教学设计1: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设计1:植树的牧羊人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1:植树的牧羊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要阅读的`过程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琢(zuó)磨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流淌:液体流动。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三、理解结构
1. 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2.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3.本文的结构对你的作文有何启示?
四、总结固趣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教学设计1:植树的牧羊人,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属于教读课。这是一篇长篇虚构作品,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全篇散打,不如选点扭打。”考虑到这一点,本......
种植希望与幸福——《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选点说明】一篇课文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单元教学目标、文本内容,教师要明确教什么? 《植树的牧羊人》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第四单......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线索,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探寻幸福生活的真谛。3、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领悟幸福之道,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重点:品读分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