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汇总18篇)
分析性质是在研究事物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包含对过程和结果的全面概括。每一份总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希望通过范文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启示和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一
教师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六、自学本课生字。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二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八)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三
《赠汪伦》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抓住“踏歌”这一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帮助学生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须填补其中空白,充实完善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安排一段小插曲,请学生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个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问:“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合适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现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可改为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四、情境表演,时空延伸。
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他们再现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感人场面,学生便会更加兴奋异常。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停岸待发,大诗人李白雄姿英发,风流倜傥。这时请学生选择合作伙伴,自由表达。
鼓励学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说真话,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汪伦兄,请留步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人生自古伤别离,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种呢?请朗诵一首给大家听。(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六、即兴创作,表达真情。
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此时,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学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涛喷涌而出。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四
1、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听写词语:侦察欲出又止鱼贯而出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愚不可及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五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六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2课时。
幻灯片。
(板书课题及作者)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1.组织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而服务。诗歌由背景写到人物,由所见写到所闻,由外在行动写到内心世界,层转层深。正如陆时雍所言:昌龄作绝句往往襞积其意,故觉其情之深长,而辞之饱决也。法不与众同。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
2.个人读-自愿读-齐读。
1、学生默背,准备参加比赛。
2、全班一齐背诵。
教师用幻灯出示,组织学生阅读积累。
组织学生背诵《从军行》。
1.导语:出声地读一读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看一看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首古诗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映出示幻灯)。
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
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古代楚国,现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教师幻灯出示有关典故的资料。
6.小组内讨论诗的大意。
7.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激昂、充满豪情)。
8.组织学生背诵。
预习下一课(自学生字、读通古诗、查阅资料)。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
2、挂图或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b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
师:欲是什么意思?
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
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
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
(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
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赠汪伦。
唐·李白。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九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六、自学本课生字。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uu—。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小记: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一
词语归类(一)。
1.数字词语。
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横七竖八。
式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式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不折不扣不屈不挠多灾多难。
式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
式
银光闪闪可怜巴巴生气勃勃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得意扬扬气喘吁吁。
式
将心比心将计就计以毒攻毒倚老卖老应有尽有将错就错人云亦云。
7、有反义词。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
8、意思相近的。
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美味佳肴灯红酒绿耀武扬威崇山峻岭枯枝败叶。
9.人体成语。
目瞪口呆目空一切目不转睛瞠目结舌触目惊心刮目相看举目无亲。
10.动物成语。
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牛刀小试笨鸟先飞。
词语归类(二)。
1.高兴。
欣喜若狂洋洋得意兴高采烈眉开眼笑喜出望外眉飞色舞心花怒放。
2.生气。
火冒三丈怒气冲天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怒发冲冠闷闷不乐勃然大怒气急败坏。
3.着急。
心急如焚急急忙忙归心似箭心急火燎迫不及待火烧眉毛迫在眉睫。
4.心慌、害怕。
心神不定不知所措忐忑不安心慌意乱心惊胆战心乱如麻提心吊胆惊慌失措。
5.悲伤。
悲痛欲绝心如刀绞痛不欲生痛苦流涕泪如泉涌痛心疾首肝肠寸断胆肝欲裂。
6.外貌。
白发苍苍鹤发童颜目光炯炯浓眉大眼亭亭玉立貌美如花齿白唇红鼻直口阔。
7.动作。
东张西望手舞足蹈指手画脚又蹦又跳摩拳擦掌摇头晃脑挤眉弄眼。
8.神态。
神采奕奕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容光焕发全神贯注和颜悦色神气十足不动声色。
9.品质。
大公无私拾金不昧严于律己助人为乐两袖清风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贪得无厌。
10.人多。
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门庭若市拥挤不堪千军万马。
11.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有始有终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磨杵成针。
12.精神好。
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红光满面青春焕发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精神抖擞。
13.精神集中。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闭息凝视。
14.动作快。
眼疾手快瞬间即逝风驰电掣急驰而来急走如飞瞬息万变。
15.描写季节。
(1)春天。
春暖花开阳春三月春光灿烂万紫千红万物复苏鸟语花香。
(2)夏天。
烈日炎炎酷热难耐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暑气逼人烈日当空。
(3)秋天。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红叶似火秋风习习落叶纷纷。
(4)冬天。
寒风呼啸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天寒地冻寒气袭人寒风凛冽寒冬腾月。
16.描写自然环境。
大雨倾盆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雷电交加雨过天晴碧空如洗红装素裹。
17.描写植物。
郁郁葱葱生意葱茏枝叶茂盛百花盛开色彩斑斓生机勃勃浓荫蔽日四季常青。
18.描写色彩丰富。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绚丽多彩。
19.带“然”字。
恍然大悟勃然大怒嫣然一笑泰然自若悄然自若悄然无声油然而升索然无味。
20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杯弓蛇影闻鸡起舞。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二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知识点归纳:
1、与“衡阳燕去无留意”相照应,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建功立业,击败敌人而无法回家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抒发征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上阕写了哪些景,有何作用?答: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凄凉,和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4、“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将士们什么样的感情?答: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5、主题: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答: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浓重的乡思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四
复习目标: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2.吟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能结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
复习准备: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上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
1.复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呢。
课件出示。
分类整理法。
理解记忆法。
熟读成诵法。
1.古诗分为哪些类别?课件出示。
边塞诗、爱国诗、题画诗。
明理诗。
叙事诗。
山水田园诗。
政治诗,讽刺诗,送别诗。
等
出示课件。
3这些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理解诗的意思,根据诗歌想象画面。
1.学生说古诗的意思,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古诗想象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理雨如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五吟诵古诗。
1.读古诗。
背诵古诗六总结。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4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3、出示图,《静夜思》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a、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感悟诗情,记忆名句。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话题,让我们通过这些话题感悟古诗中的诗情诗境。2.出示课件。
话题一。
感悟四季[春]春天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美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感悟四季[夏]夏之韵在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感悟四季[冬]冬孕育了梅花的骨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
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伤。乡愁是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叹。
乡愁是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悲愤。„„话题三话说友谊。
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感悟哲理。
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在坚持一下,就会迎来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我明白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四、理解诗意,迁移运用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4.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归类。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附板书设计漫步古诗园。
-->
-->。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3、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4、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二)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
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三)成语故事。
1、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
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
文于可的故事)。
2、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
高尚医德。
其中“杏林”称颂医生。(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
奉的故事)。
(四)风景名胜区对联。
1、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2、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4、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六
3、历史故事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10、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
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
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11、成语中的修辞。
(1)比喻。
如鱼得水。
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汤。
(2)夸张。
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里万机。
闻风丧胆。
天崩地裂。
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
冰清玉洁。
(3)借代。
汗马功劳。
巾帼须眉。
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
安乐窝。
铁公鸡。
12、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焕)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不记其数(计)走头无路(投)。
汗流夹背(浃)挤挤一堂(济)鬼计多端(诡)轻歌慢(曼)舞来势凶凶(汹汹)。
免为其难(勉)弱不经风(禁)舍生取(身)义奋不顾生(身)名落深山(孙)。
迫不急待(及)山青水秀(清)随声附合(和)永往直前(勇)。
仗义直言(执)。
至理名言(明)星罗其布(棋)。
名符其实(副)。
如火如茶(荼)半徒而废(途)。
惹事生非(是)。
13、、生肖成语(动物成语)鼠目寸光。
牛刀小试。
虎口余生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老马识途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狗仗人势猴年马月。
14、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
三头六臂。
15、成语中的花草树木;桃红柳绿。
16、成语中的颜色红颜薄命灯红酒绿赤胆忠心青红皂白黄粱美梦洁白无暇万紫千红。
17、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
(天文)天长地久。
天经地义。
大步流星。
(气象风。
雨电云雾冰雪。
)风尘仆仆。
雨过天晴。
雷厉风行。
电闪雷鸣。
18、成语中的广告应用。
(活用成语)。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2臭名远扬。
香飘万里。
(某臭豆腐广告)。
3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
5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材分析:
识字五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给人的启示却很深刻。谚语句式虽长短不一,但读起来琅琅上口,适于朗读,便于积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培养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谚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3遍课文)。
圈(圈生字)。
写(生字头上写拼音,为生字组2、个词语)。
勾(勾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标(标出段落序号,用“?”标出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乘坐“快乐列车”进入“谚语城”,开心吗?(借助课件)。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篇十八
复习理念。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一课时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畅游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畅游古诗园)。
二、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同学们呢,古诗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很多诗歌都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4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学生朗诵。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回味无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舞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忆江南》、《鹿柴》、《望岳》)。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幅图,居然由一幅画联想到了这么多有关联的诗词,同学们真了不起啊!其它三幅图啊,老师想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按照我们刚才联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复习,并把你们联想到的古诗题目写下来,同时交流一下古诗内容。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一起复习几幅图哦!
a、从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过零丁洋》《春望》《秋夜将晓出净慈寺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想起陆游,不由得使人想起了他那首遗作,而今,他那至死都不忘祖国统一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示儿》(陆游)。
过渡:陆游,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我们曾学过一首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还记得吗?(《冬夜读书示子聿》)。
其实,关于读书的诗篇我们还学过很多,如——《观书有感》(朱熹)。
从这些读书名诗中,你懂得了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想象,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描写四季美景、友情送别、托物言志、热爱祖国、读书学习等相关诗句。
三、快乐闯关,加深记忆1.过渡:之前同学们已经对75首古诗以及一些词背诵了很多遍。现在我们来进行诗词大闯关,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古诗对对碰。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4)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6)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
(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渔歌子》唐张志和第二组植物乐园(1)煮豆燃(),豆在釜中泣。
(1)解落()秋叶,能开()月花。《风》唐李峤。
(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多学中华经典文化,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六、布置作业。
漫步古诗园。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5287706.html】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理念: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推荐16篇)由网友“热可乐加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小学语文......
小学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漫步诗林玉河镇博爱学校小学部高世伟设计理念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长才干。2.以“三维目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