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_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问题诊断:

例4是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而除法含义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学生在前面例1-例3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所欠缺的就是把这一类问题概括化的表示出来,因此本节课探索的重点就是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符号表征),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并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是平均分的活动,然后再学习用除法表示,并结合“÷”的使用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

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帮助大熊猫解决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操作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明确除法的含义,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了基础,也为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作了充足的准备。】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象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二)介绍除号

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三)介绍除法算式

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12÷4=3 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 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读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除号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亲身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感受到学习除法的价值。这样学生经历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通过多种表征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四、深化练习

(一)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动手连一连并写出除法算式 3.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二)分一分,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的异同

4.还有什么事也能用10÷2=5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除法是一类问题的概括化表示,渗透模型化思想】

(三)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

18÷6=3

16÷8=2

15÷3=5

(四)练习三的1-3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目标检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增强学生主动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作者:刘河芳

单位:滨海新区大港第四小学 电话:***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定稿)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

第2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第2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除法 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除法 课时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