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资料_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下语文第7单元教案”。
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七单元 主备人: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课时划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单元教材分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四、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奉、妄、释
3.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板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不迷信 分析------善于思考 试验-------科学态度 全神贯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思想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名两名学生说说。)
2.指名两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3.老师介绍这幅图: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想者》,罗丹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座《思想者》就塑造了一个正在全神贯注思考的思想者的形象。
4.其实,罗丹自己就是一个对艺术创作全神贯注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板书:全神贯注,提醒“贯”的笔顺。),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全神贯注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说的时候用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3.指名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理解。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学生读出来。)3.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精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些句子。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大家自己读一读。
(2)想想: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3)想象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罗丹当时的样子?(6)教师范读。
(7)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8)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见到了当时的情形,这时候,罗丹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罗丹这个时候已经——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1)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2)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请你找出来。
(3)什么是“醉”?什么是“痴”?
(4)老师查了查字典,在字典里,“痴”有这几种意思(出示“痴”的解释),请大家看看,在课文中“痴”字应选择哪一个?为什么?(5)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这就是“如醉如痴”(板书:如醉如痴)。罗丹修改自己的作品已经如醉如痴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6)是啊,(补充说话)这个时候,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7)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吧。
句三: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1)“径自”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出示原句和改句)老师把“径自”和“随手”两个词去掉了,看看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罗丹的精益求精
(1)这座让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的塑像在修改前到底怎么样?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到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2)既是一件杰作,罗丹为什么还说有毛病,还要修改?(3)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精益求精)4.体会茨威格的话
(1)是啊,正是因为罗丹对自己的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全神贯注,所以,茨威格被罗丹遗忘,他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理解罗丹、敬重罗丹、钦佩罗丹,他觉得自己从罗丹身上学到了很多。
(2)(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齐读这段话。
(3)茨威格到底学到了什么?
(4)茨威格说得多好啊!我真想把它作为一句名言积累下来(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通过学习课文,我自己也写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名言:(出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成功。——尹红艳)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请大家一起读读茨威格和尹老师的名言。
请大家也试着写一写自己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感受,那也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名言呢!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看女像 改女像 忘朋友 谈感受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读题感悟,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交流感受,导入新课。
师: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特别是读到“游”字,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自学,扫清障碍
师: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按要求自由读文。1. 自由读文,完成自读要求:
⑴自由读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序号。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大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交流对新词的理解。第一组:港、绣、挥、哑、缸(教师让学生认读,指导“港”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
理解:挥笔速写、工笔细描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二组:罢、苟、聋、壶(指导认读和书写)第三组:澈、徽(比较认读)
⑵认读理解词语: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3.指名按自然段读文,适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三、合作研讨,理清脉络 1.按照提示,梳理课文。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小标题的提示,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出示四个小标题:(教师板书)玉泉观鱼 初识青年 围观赞叹 心生敬意
2、按段读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⑴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填空练习,完成概括。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观鱼时,发现了一位()的青年,他()看得非常专心()画得活灵活现,受到围观人的一致()。
3、找出带有“游”字的句子,进行交流。
师:现在老师就把机会留给同学们,用你们的细心去发现,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指名按顺序汇报勾画结果,并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
四、情感交流,全课小结。1.欣赏花港观鱼视频。2.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听写生词。
二、读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
(一)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二)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你们能读出来吗?
4.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谁愿意来读读?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小结。
三、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 看鱼————鱼游到了心里
忘我聋哑
专注 青年
坚持不懈
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父亲的菜园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这两种农具;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坚毅、狰狞“等词语。
2.设置大问题“这块菜地归功于父亲的什么”,培养学生凭借跳读、浏览、扫读等方法,抓住描写父亲言和行的句子,感受父亲“坚毅、执著、辛劳”的品质。
3.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1.揭题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 家王树槐先生笔下的——齐读
二、抓重点字词教学 1.重点字词指导 盛不满
箢箕
铁锨 狰狞
豌豆
伺候 师:这些词语能读准吗? 荒凉的山坡
绿绿的豌豆 狰狞的岩石
碧绿的翡翠 可怖的岩石
诱人的翠绿 贫瘠的土地
两组词语的发现:同样一块菜地,原来它是“荒凉的、狰狞的、可怖的、贫瘠的”,到后来居然变成了“碧绿的翡翠”,你说这个变化大不大?归功于谁?(父亲)
师:那么,归功于父亲的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父亲。
三、读文,走进父亲
1.浏览全文,划句子,写旁注
师:请大家再一次快速浏览全文,把描写父亲的、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这个句子的旁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父亲的特点?开始。(生浏览,找划句子,教师巡视)
2.交流: 预设:
①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师:(预设:这句话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你用一个什么词来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括?是的,这块菜地之所以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归功于父亲的什么?(坚持不懈)
②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信心十足)师:(预设:这句话在哪个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父亲的什么特点?)于是他就把这句话当中的“信心十足”写在旁边。(师边写边念:这块菜地之所以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归功于父亲的——一起说(信心十足)。
③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师: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你感到了父亲的什么?
④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辛劳)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某一个自然段当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它写得不长,却连续刻画了父亲的动作,发现没有?(生边想边找,师相机找到划出这个句子的学生)
⑤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师:请你们自己好好读读,你从这个句子当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指名2个学生谈感受)来,圈一圈,那几个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圈)咱们一起说出来,哪几个?
请你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个丢字换成换一下,行不行?如果把一个瓷碗就这样“丢”下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碎)你看,当暴风雨说来就来的时候,父亲连吃饭都不顾了,连碗都不顾了,他的心中只想着——(生:那块菜地)。
师:同学们,这样三个快动作之后所发生的事儿,作者却什么都没有写了,只用了一个什么标点?(„„)此刻,你们一定想知道暴雨中的父亲冲出去做了什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师:你看,王树槐先生抓住了父亲的语言、动作来刻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后咱们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着用这种方法,去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四、走出菜园,升华主题
1.(配乐)师:同学们,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毅”、“信心十足”、“坚持不懈”、“辛劳”,以及对这块土地的“呵护”,所以我们家的这块菜地也终于成了“碧绿的翡翠”,我们也终于吃上了新鲜的蔬菜。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我家菜园现在的景象?一起说?(11自然段)
2.师:(指名一生读),来,我们一起读。(齐读)读着这样的结尾,再想想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几个学生讲)是啊,这一段当中明明写着这是“我家的菜园”,而“这块菜地”也确确实实是我家的,那王树槐先生为什么要以“父亲的菜园”为题呢?
师:同学们,王树槐先生给这篇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样五个字,那就是——(齐读),这也表达了王树槐先生对父亲的感激,对父亲的敬佩,对父亲的怀念。
师:这就是“父亲的菜园”!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坚毅 坚持不懈 辛劳 信心十足 呵护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 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五、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要求: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
2013四下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自测卷 班级: 姓名: 题次阅读积累(43分)阅读理解(27分)习作表达(30分)合计(100分)得......
一次体验活动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体验活动的作业,大家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也可以做一天老师等等许多有趣的活动,要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我 首先选择当哑巴,因为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2、认真写好铅笔字。3、熟记4个成语和一首古诗词4、学会转述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