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5古诗三首教案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5古诗三首教案”。

5、古诗三首

备课人:赵国义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课件,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指导:强调“潭”字笔画,“磨、螺”读音

2.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抓字眼,明诗意

(1)八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5.多诵读,悟诗情

①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②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③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三.拓展

了解洞庭湖概况及现状图片(课件)四.作业

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菊 花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介绍作者: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菊——菊花。

秋丛——秋天的菊花丛。

舍 ——房屋。(组词:宿舍、校舍)

陶——本诗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渊明家。(陶渊明是晋朝著名诗人,最喜爱菊花)

偏——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此——此花,这个花。尽——完。开尽:开完。篱——篱笆。

三、学习古诗

小组讨论,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 似 / 陶家,遍绕篱边 / 日 / 渐斜。不是花中 / 偏 / 爱菊,此花开尽 / 更 / 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枫桥夜泊

学习目标

1、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朗读训练,背诵课文。学习过程

一、谈活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同学可以自由地来向大家介绍。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伤情,有感而发,写下的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了解诗意。

1、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的意思。

2、生朗读古诗。

3、生上台讲诗句。

4、相机纠正,指导。

三、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

1、画节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诗歌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看着幻灯片,背诵诗歌,告诉老师这幅图该涂上明快还是阴沉的色彩。

表现阴沉的色彩该用什么颜色?

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大家从诗句中的哪些景中读出这份情感?说一说。

3、归纳;月西沉,乌鸦噪,清霜寒给人凄清的感受。江枫摇、渔火闪、人独卧、无泫眠感知了诗人忧愁。寒山寺、夜半钟、敲客船、落心头,深知诗人心境凄凉。

4、指导朗读,师范读。

5、学生练习朗读。

四、进一步感悟诗情。

1、这首诗是写“愁”的,请同学们结合诗中有关的词句来谈一谈作者“愁”些什么?

思乡之愁。忧国忧民。考试落榜 ……

2、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3、试背——指名背。

五、小结:大家的朗读把我带入了悲凉之中,这就是诗的魅力,就是景物描写的魅力。希望大家多读、多背优秀诗歌。

六、反馈检测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默写古诗《枫桥夜泊》。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15《古诗三首》。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经济技术开发区课堂教学设计学校**市**小学任课教师周影影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课时共3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经济技术开发区课堂教学设计学校**市**小学任课教师周影影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课时共3课时第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5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设计 古诗 三首 5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设计 古诗 三首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