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固定栏目设计 教师:段冰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4)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德育目标: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2、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3、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三味书屋挂图。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3.重点研读文章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掌握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4.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教学步骤】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爬树抓知了,乘夜色捉萤火虫,采摘刚开的花,偷尝未熟的涩果,或者在一块空地上种空心菜、扁豆,或者在有风的天气里放风筝,没风的日子里和朋友相邀出游„„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童趣。
二、作品背景介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1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四、泛读整体把握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把握情感节奏,整体感知。学生自读,然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五、研读赏析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1段到第8段。
2、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3、教师总结:这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作者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
4、仿句练习
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
5、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六、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联系比较法,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品评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作业情况反馈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 鉴赏 确凿 臃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 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以冲淡现实的不调和。我们从中不但可以捕捉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他的一腔深情,而且还可学到他那高妙的写景叙事技巧。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一组散文,并且思考这些生活经历在童年鲁迅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影响。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3、认识鲁迅从小热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鄢晓红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2、品位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3、学习本文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