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_三角形特性的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角形特性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制定)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二、教材分析(内容、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
2、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
3、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在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2)本节课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情境图,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然后出示例1,例1是关于三角形定义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然后,介绍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之后,为了便于表述,教材说明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三角形。例2是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教材先出示一组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又有哪些认识基础呢?(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情分析引起了我的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创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和操作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四、教学思路及策略:
我关注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努力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欣赏、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方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课本的距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教学课件;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ABC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第一环节是新知引入的过程,我首先展示课本第80页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一座楼房框架,一座塔吊,还有同学会说我发现楼房框架上、塔吊上有许多四边形,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许多三角形。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顺势揭示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性?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寻找,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和分散化解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从三个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即:(1)探索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探索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首先请同学们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且同桌间互相欣赏、评价。
(2)判断:你认为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用“√”标出来。(3)结合画三角形和判断三角形的过程,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②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相互判断,教师相机出示前面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在学生争论和教师引导下逐步形成对三角形的正确认识,得出三角形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意义解释判断题中没画“√”的为什么不是三角形。
(4)教师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试着指出边、角、顶点,接着教师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最后请同学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活动,体会感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使学生感觉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且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有效突破本节课重点。】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教师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在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微调,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底和高时运用和巩固新学知识,使表述更加方便。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引出三角形的高。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让学生试着指一指三角形的高。(2)学生自学教材。
让学生自学81页底和高的定义,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学习画高。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让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高的画法。学生可能从不同的顶点画出三角形的高,甚至有的同学画出三条高,收集学生不同类型的画法,让学生评价。教师演示高的画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然后教师演示画高,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4)巩固练习
出示三个三角形,让学生选择一个三角形画出已知底上的高,然后到小组和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的画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识,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上高的教学难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猜一猜,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实验: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解疑:因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个不变的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4、教师展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2、3题
(五)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能够通过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变以前落后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59-61页的例1、例2 “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
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过程与方法:使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