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版]_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

《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

乌市第三十小学

杨蓓蓓

【教学目标】

1、会写“乞”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感受汉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导,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关于神话、民间传说的故事图片,学生猜故事。

2、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了解不少民间故事呀!民间故事往往能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今天咱们要学习的29课《古诗两首》就和民间故事有关,我们先学第一首《乞巧》。

3、师板书课题,正音。(两个字都是三声,在读时,第一个字要变成二声。)师教读,生跟读两遍。

4、师:这个“乞”字和那个字长得像?(生汇报,师板书“气、吃”)比较不同之处,引导生书写“乞”字。

5、简介诗人。师: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诗人林杰有哪些了解?(生汇报资料,师出示课件补充。)

二、初步诵读,感知诗境美。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直到把诗句读通顺为止。

2、指名读,师评价。

3、借助形声字识记规律,区别辨认“霄、宵”

师: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课件“宵、霄”)它们除了读音相同外,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字的下半部分都是“肖”)“宵”是夜晚的意思。诗中“今宵”是什么意思?是哪一天的夜晚?七夕节是哪一天?你是怎么知道的?“霄”是天空的意思,“碧霄”是什么意思?(深蓝色的天空)

4、指导书写“霄”:这个字是我们要求会写的生字,书写时注意写得上宽下窄。(出示课件)生练写。

5、师生合作读诗句。第一遍: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第二遍: 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6、齐读。让我们一起有节奏的读读这首诗。

7、学生自己有节奏的读一读。

三、互助品读,感受诗情美。

1、阅读资料袋,了解七夕节的风俗。

师过渡: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诗的味道。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后资料袋,自由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评价。

3、学生默读这首诗,借助资料袋,边读边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第一、二句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2、你们知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故事吗?(指名生讲故事)

3、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师引读:是啊,虽然历经磨难,但每年的七夕节,牛郎都会带着一双儿女来见织女,那是多么激动的时刻呀!生接读(诗一、二句)

是啊,虽然历经磨难,但每年的七夕节,一家人都会在鹊桥上团聚,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生再读。

5、谁能试着背一背这两行诗。(指名背、男女生背)

6、拓展延伸,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师生齐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学习第三、四行诗】

1、师接背三、四行诗句。听了老师的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汇报感受)预设一:热闹的画面。

①师追问:从哪个词感受到热闹?(家家、尽、几万条)

②师:是呀,家家户户的姑娘们对着月亮穿针,穿完了几万条红线,几万条还可以怎么说?(数不尽、成千上万„„)③指名读,读出感受。

预设二:学生说出了三、四行的诗意。

①师述:是呀,大树下姑娘们在对着月亮穿针,庭院里姑娘们在对着月亮穿针,姑娘们还在哪?(生补充)王家的姑娘在对着月亮穿针,李家的姑娘在对着月亮穿针,还有谁家的姑娘?(生补充)家家户户的姑娘们对着月亮穿针,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呀?(热闹、高兴、喜庆、团聚„„)②同上

2、师问:为什么家家户户的姑娘们在七夕节的晚上,都对着月亮穿针?(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她们都想乞求心灵手巧,乞求自己有个幸福的生活。师指读题目“乞巧”,相机进行理解。

4、师述:据说织女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锦缎,织的花朵,白如雪,红如火,引来蜜蜂和蝴蝶;织的小鸟活灵活现,孩子们看见就想去捉它。在古代女子们针线活做得好,那可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

5、引读:所以姑娘们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都在七夕节的晚上比着赛着穿红线,这正是——(女生读三、四句诗);她们都期盼着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于是——(男生读三、四句诗)

6、试着背背第三、四行诗

7、拓展延伸,感知乞巧节盛况

师: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道:(课件)

民间《乞巧歌》中也这样唱到(课件)

8、随着时间的推移,乞巧节不仅仅寄托着女子们乞求心灵手巧的心愿,还寄托着更多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仰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生自由说)

9、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再来读读这首诗。(配乐齐读)

10、试着背诵全诗。(指名背、同桌背、男女生比赛背)

11、师小结: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乞巧》就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几首这样的诗。(出示课件:《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师生齐读。

板书设计:

29、乞巧

幸福!

穿

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古诗两首》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时,我注重抓住古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渡河桥”,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七夕乞巧节的盛况,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倡导个性化教学,诗画互为补充,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品茗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一、落实扎实的识字教学

本诗中“乞、霄”是要求会写的生字,而且这两个字又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两种方法分别突破。

根据三年级学生掌握生字的现象,字的回生率较高,主要是形近字区分不清。这课的“乞”字就属于这种情况。教学时,我采用了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来突破。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观察哪些字和“乞”很像,学生们说出了 “吃、气”,我及时进行板书呈现,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印象会比较深刻。“霄”字诗中刚好在同一句中出现了它的形近字“宵”。教学中我采用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字音、字形的学习空间留给了学生。但在在字义和书写方面是难点,我采用了范写的形式,词素释义法来突破,落实了随文书写。

二、淡化诗意,注重品析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中段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只要求大概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就行了。所以古诗的教学重在读,重在感受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的方式。尤其是在解决诗的节奏时,以往的课中,都是老师用画停顿线的方式把节奏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采用了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先让学生读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然后互换,我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在读中让学生体验诗的节奏。人们常说“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可贵的。”

在引导学生感受七夕之夜的热闹,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我首先采取的是借助资料袋理解诗意。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对于乞巧节学生并不了解,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书后的资料袋就是对节日习俗的补充。我就以教材为本,先让学生好好读资料袋,谈资料袋,然后才进入对诗意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会较容易的把握诗歌的大意,了解乞巧节女子们都要对月穿针的习俗,感受女子们的美好心愿。紧接着我采取借助插图讲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古诗。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坚持以导引读、以读促思,再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出诗的真味。如:“在这浩瀚的月夜,姑娘你在乞求什么呢?把你们的美好心愿,送进这两行诗中”;

三、拓展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在教学时,不是就诗教诗,而是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由于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乞巧》、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民间故事,所以 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间乞巧的风俗习惯、乞巧的常用方式以及《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更好、更深地理解古诗。在教学进行到尾声时,我又进行了同类古诗拓展,把跟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呈现出来,如《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完美的,在本节课中我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第三、四句诗的意境时,没有及时点拨学生抓住“家家、几万条、尽”等进行体会,感受乞巧节之夜人多,热闹的场面,感悟家家户户的女子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虽然备课过程中有设计到,但因为自己过于紧张的原因把这个教学环节给漏掉了,自己也觉得非常遗憾。但从这次经历也不难看出自己的教学功底还不够扎实,临场发挥不够自如,今后还要多磨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使课堂教学能力更进一步。

《乞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古诗两首三年组刘涛《乞巧》对于《乞巧》诗意理解的教学,我主要尝试以下做法:1、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寻找一些诗作的赏析资料和相关文章,听爷爷奶......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反思《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

《乞巧》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乞巧》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乞巧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乞巧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乞巧》教学反思,希......

《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