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课教学设计_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第2课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篇1: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 教案
高一历史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 2
二、课后练习。
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 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2、如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钥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
时()a.铁器开始使用 b.注重精耕细作 c.牛耕尚未推广d.仍旧刀耕火种
3、《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
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
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 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
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5、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 c、分封制瓦解d、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被破坏
6、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7、《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8、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发展b.租佃关系盛行c.土地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9、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市民阶层崛起
c.城市化程度加深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10.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 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11. 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
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
1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 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13.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用户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w中国教育出版~*网 3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15.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6.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 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
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1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战国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选择答案:
1—
5、6—
10、11—
15、16—
18、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5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5分)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5分)
(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5分)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5分)4 篇2: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熟悉秦朝政权机构和统一措施,记忆主要官职名称和通行文字,理解秦代政治体制的权力格局。
二、能力与方法
1、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掌握史实依据。初步了解如何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习小组分别收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概况,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渗透文明进步原则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难点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基本原则:
没有疑问——掌握
自主学习: 自行探究解决——掌握
产生问题——研究性学习
或合作探究解决
教师讲授:定义性的概念、规则或学生集体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秦灭六国的时间与经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以及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3、思考课后阅读(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天下共主与中央集权的区别等)。
(二)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用大屏幕打出秦始皇的画像。
教学导语
设计意图
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朝的地方机构 2.官吏的选拔考察 3.巩固统一的措施 4.制定严苛的法律
(四)师生互动
课堂设问
问题1:周天子分封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则向周天子履行各种义务;请思考:周天子需要仗恃什么条件来统治诸侯?
周天子必须有威望和实力,大部分诸侯必须拥戴周天子。
问题2:既如此,为何春秋时期周王室却开始衰微了?原因是什么?
西周后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国人暴动”更直接打击了周王室;平王东迁后,实际管辖面积大大缩小,地位下降;诸侯国各自独立,以分封等级从属关系形成的统治体系废弛。这样,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后导入新课。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情境营造 由各学习小组代表讲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经过、结果;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最终灭掉六国而完成统一,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堂设问
问题1:秦朝中央政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皇权至上;其次是皇位世袭制;三是三公九卿的设置。
问题2:皇帝应该穿黄色的皇袍,为什么教材上的秦始皇穿的却是黑色的袍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秦始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认为周代以火德立国,颜色尚红;秦能灭周,应是以水德立国,取水能克火之义。水色为黑,故服饰尚黑。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情境营造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课堂设问
问题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问题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篇3:高中历史第二课堂教案
历史第二课堂教案:历史成语比赛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 2.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
3.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学过的历史课本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成语词典和相关的历史读物,从中收集与历史课本中提到的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有关的成语故事。包括课文中提到的或者隐含的成语。2.选出裁判,制定相应的规则。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历史阶段分小组收集成语历史故事,交给裁判,作为比赛的主要范围。并公布给全体同学。3.把收集上来的成语汇编成题并编号,按照要求分成笔试部分和抢答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三、活动步骤:
1.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主持人宣布参赛规则。比赛选手按照事先划定的位置就坐,每队3名代表。3.比赛正式开始:
第一环节:初战告捷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每组发放一张同样的表格,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时间5分钟,工具每组一本成语字典。第二环节:知音难觅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合作精神。每队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主持人,另一人则相反。由主持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时间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如:闻鸡起舞、四面楚歌、三过家门而不入、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吾师
第三环节:你争我夺
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成语的熟练程度。由主持人提供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每个成语提供3个条件,按条件先后分值逐渐减少。
第四环节:针锋相对
本环节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由每组队长从同学上交的成语题库中选取一个成语,本组回答或指定其他组的任何一位同学说出这个成语的出处,历史背景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本组答对,加20分;其他组答错,减10分)第五环节:背水一战
考查学生对于历史成语的综合掌握能力。可以本组包括场下队员相互商量,查阅相关的资料。按照分值不等,安排试题。(50分,40分,30分,20分,10分)例:举出带有一、三、五字的成语各两个。(50分)
四、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比较精彩,学生表现极佳,但部分同学对有些成语或故事并不是很清楚,说明对历史课本还是不熟练。
第2课 “贞观之治”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掌握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纳谏的治国方针,发展生产,减......
田忌赛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
第2课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矫正坐姿和五指执笔书写方法。2.学习掌握楷书笔画横的写法和运用。3.掌握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要领。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逐步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第2课横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材简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