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三种课型模式_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数学教学设计三种课型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课型:新授课

一年级

课题:《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重、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5个圆片、5根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演示把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铅笔与2只铅笔放到一块儿。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方法表示出来呢?试一试

二、探索交流,解决。

1、自主探索

同桌相互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铅笔和2只铅笔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师提问:

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把它记下来?怎么记?

你是怎样得到3个的呢?(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学生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学生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1、2、3)一共有3个。B、还能怎样数?1后面添上2个是3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1和2合成3)你会读这个算式吗?(生试读)

=

加号

等号

加 等于3 师板书: 读作: 1加2等于3。跟老师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

这里的“1”表示什么?(表示1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2”表示什么?(2表示2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1+2”呢?(1+2表示将1只铅笔和2只铅笔合起来)“3”呢?(3表示一共有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1+2=3”表示什么?(表示将1只铅笔和2只铅笔合起来一共是3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找多名同学多说几遍明白式子中的数各表示什么。3.掌握方法

1、出示例1的两幅图。

①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气球吗?这里有一个小丑,他的左手拿了几个气球?右手拿了几个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加法,你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左手拿了三个红气球和右手拿了一个蓝气球,一共有四个气球)

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答)② 师板书:3 + 1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3 + 1= 4 怎么读?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读一读。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4个气球;3添上1,也就是从3往后接着数1个数,是4;因为3和1合成4,所以3+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刚才掌握的加法基础上,迁移到4的组成和加法算式,学生以理解和接受。】 2.合作学习:学习5的组成教师先出示一个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很多,在都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学生回答后,老师写出算式4+1=5。再问:“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巡视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在全班展示。展示学生算法有3种:一种是用“点数”法算出得数;一种是从第一个加数起接着数的方法算出得数;还有一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

【设计意图: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P24-25

做一做

2、猜一猜,☆是几。

2+3=☆

1+3=☆

4+1=☆

3+2=☆

3+1=☆

1+4=☆

2+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

加号

等号

等于

课型:

练习课

三年级

课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1千米的长度,加强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

2、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上节课学生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分层练习 强化训练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迷糊写的日记,想看吗?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盒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汽车站。路上碰到了身高130毫米的叮叮,叮叮问:“小明,上哪里去?”我说:“去临沂玩。”叮叮说:“沂南离临沂很近,才100米呀!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小明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小明改过来,好吗?

(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改到这里,你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吗?

(太粗心、做题不能马马虎虎、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会闹笑话的)那我们以后可不能像小明一样。

【设计意图: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了巩固练习,同时,注重学生的习性关照与训练:做题不能马虎、粗心。】

小明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老师,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苦学了10天后,这天老师给他出了3关测试题。同学们也能闯过这三关吗?

(1)第一关:

铅笔长()厘米 或者说长()毫米

还可以说长()分米()厘米

师:大家看,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除了达到练习巩固的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2)第二关 A、填一填 2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 1分米—3厘米=()厘米 2千米—()米=1000米 9千米=()米+()米 B、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

同位两个换过来,找一名同学读

全对的举手。错的同学马上改正,做对的同学和同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学习数学,我们不能只限于会做题,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我们后面的学习。同学们观察1、2题,有什么特点?(单位统一)那我们就直接怎样?再观察3、4题,又有什么特点?(单位不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办?(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你能像刚才那样,总结出第二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师:300分米○300厘米还用转化吗? 生:数字相同,只比较单位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用过多的讲解,而是把重点放在抽取规律上,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取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如何观察、发现、抽取规律。】

(3)第三关:

第三关呢,老师让小明量一间房子的长和宽,小明一听,这太简单了,可老师又说了,不能用尺量。同学们想一想,让你量这间房子的长和宽,你会怎样量?

生:用步量

师:这位同学和小明想到一块儿了。大家看:

小明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小明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大约各有多长吗?

学生读完后教师电脑演示。独立完成、订正。【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估一估、量一量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分米

()分米()厘米 谁先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填一填

1千米=()米 1米=()分米 38米+54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50毫米-4厘米=()厘米 8千米=()米+()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从沙河到莱州的长度大约是25(),坐客车大约半个小时能到达。

学校教学楼高约()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对大部分学生进行达标测试,而对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拔高练习】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对于长度单位,你都知道了什么? 多指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课型:复习课 五年级

课题: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2——43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重、难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整理后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42页2题。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根据学生的实际,从课本43页1-7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解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小数乘法进行验算。

第3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顺序。首先要用总计金额减去足球的总价得到篮球的总价,再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分别算出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在学生填出得数后,可以让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叙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4题,首先要分清哪个是刘大伯,哪个是李大伯。习题中通过刘大伯取得第一名和图中挂有奖牌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图中左边的人物就是刘大伯,右边的老人比左边的老人多跑了2分钟,显然不可能是第一名,因此这个人就应该是李大伯。这样分清了两个人物以后,学生才能真正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这种图文结合分析题意的方式学生是第一次遇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正确地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解答。

第5题,可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6题是一道去尾法的题目。先列式解答,再去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高一生物三种课型教学模式

高一生物三种课型教学模式一、新授课:诊断补偿——导入新课——教学目标投放(重难点)——检查预习效果—巩固提高——小结——学后反思以前模式:教学目标——知识体系——教材梳......

三种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操作方法一、新授课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

课型教学模式

“识字”教学的大致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1.新授课(1)知识链接提出课题数学知识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铺垫,结合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

高中语文六种课型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六种课型教学模式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本着发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我们把高中语文课堂分为六种基本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

《数学教学设计三种课型模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数学教学设计三种课型模式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设计 三种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设计 三种 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