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_一面教案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面教案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
[教材分析]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学生分析] 我班有学生40名,这个班基本每年都换老师,我也是今年才接的,绝大部分学生家庭都在农村,纪律可以,学习一般。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并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延续“鲁迅对广大青少年的爱”之情,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针对重点问题,运用学习方法阅读,解决问题;最后交流自己在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领域的收获。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课前准备]
1、本文作者阿累简介。收集鲁迅的资料、照片
2、小黑板(生字词、重点句子)
3、鲁迅逝世前日记、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一面就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一面》就是作者阿累在见过主人公一面之后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而写的,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
2、对于阿累和鲁迅,大家了解多少?【交流资料,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
3、同学们对于阿累和鲁迅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明白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呢?
[设计意图] 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以“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为任务驱动,激起学生对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期待,自觉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初读课文,指名认读生字词,及时正音。
jiào hâ qiàn jiǒng xūn zēng 地 窖 赫 然 嵌 着 窘 相 熏 黑 憎 恶 nüâ kāi zì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讲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的内山书店与鲁迅见了激动人心的一面。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即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来讲述书店偶遇鲁迅的事情。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先生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短暂的一次会面,我对鲁迅的印象怎么样呢?【学生浏览全文】
sǒu sháo 虐 待 揩 油 恣 情 抖 擞 脑 勺
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对鲁迅最深的印象,那就是——“瘦”。(板书)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仔细品读。【小组同学一起找,品读,派代表在班上汇报。】【重点朗读这几个句子,个人挑战读、小组读、全班读】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他用竹枝似的手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4)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5)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6)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衣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2、这六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出示六个句子,同桌互说,在班上说】
第一句从总体上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瘦。第二句主要描写了他的脸部。第三、六句描写了他的手非常瘦。第四、五句描写了他的脸。
这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鲁迅的?
第一次是总体写他的瘦,有两次是写他的手,有三次是写他的脸非常的瘦。
3、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小组同学一起找,在班上汇报】 同学们,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呢?请同学们再继续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8自然段:“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同学们,我们从“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还有“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这里可以体会到什么?
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是全心全意革命一生的,他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板书:全心全意 革命一生 奉献精神)这就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瘦的原因了。(板书:鲁迅)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略读课文教
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深入阅读。
作者对于鲁迅外貌上“瘦”这一特点的反复描写,是文本在人物描写上的凸显之笔,让学生重点品味这些语句,能准确地感受人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文中有很多写得好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品析一下吧。【小组内品读交流、选代表在班级汇报】。
1、文中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的意思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作者眼前为之一亮,表明了他对鲁迅的敬仰,以及见到“鲁迅译”这三个字的兴奋心情,是因为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看到了他,就好像看到了光明一样,所以,作者的眼前为之一亮。
2、文章的13自然段最后一句: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摩挲”的意思是“反复地抚摸”。
我反复地抚摸,但是还舍不得买,这里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书,但又难以得到的心情。
3、文章的16自然段: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同学们,想一想,“父亲”是多么亲切的字眼,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公车售票员,可是鲁迅先生却对我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和,让我的心里感觉到了温暖,有一种慈父般的爱涌在了我的心头。
4、文章的27自然段:“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热爱文学的青年,一个是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他们是心有灵犀,一见如故,当我见到鲁迅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快乐,想叫出来却又不敢叫出来,所以就结结巴巴的。这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最崇敬、热爱的鲁迅就在身边,这种激动的神态,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出来。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同学们,为什么作者当时不直接喊出鲁迅先生的名字,而是向四周望了望呢?
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而且环境非常险恶,怕有密探之流秘密偷听。“可没有蹦出来”这是因为我要保护鲁迅先生,不让他被发现,这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的敬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5、文章的29自然段: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在这里,既写出了作者被鲁迅先生崇高的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同学们,再把第29段读读吧。
6、文章的最后一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因为我和鲁迅先生之间的一面,就给我极大的鼓舞,而且还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使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能够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的力量,通过这句话,作者将一次小的见面和鲁迅大的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板书:“小’见面 “大”精神)
7、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又给予了我怎样的关怀呢?
首先,他是廉价卖书,而且还无私地赠书给我,另外,他还推荐别人的书给我,就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还有那点头,那微笑,都是对我们年轻人的信耐,给我们信心。
8、小结:
同学们,你觉得这一面给了我什么样的印象呢?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呢? 可以说这一面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力量是无穷的,时刻以“鲁迅先生是和我们是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是永远在一起的,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作者牢记了这一面。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促使着学生沉浸在一种积极的深入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五、课外拓展
1、补充材料
下面老师补充一点材料给大家,这是鲁迅逝世的前三天的日记,我们听听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做什么。【两名学生读日记,同时配以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 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 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 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 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 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
同学们,听了这些,结合你在脑海中的印象,你想说些什么呢? 鲁迅先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革命家,他是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
2、总结文章写作方法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文笔,鲁迅先生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在你们的脑海中了,你们能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篇文章的吗?
这篇文章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人物的外貌,并且还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
同学们,你可以选择你周围的你熟悉的一个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抓住他的特征来描写他的外貌,最好能够通过外貌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个任务就留给大家课下去做。
[设计意图] 其一:学生在学习本文课的基础上,了解鲁迅逝世前的工作情况,能更深地感受到鲁迅是怎样忘我地工作的,达到延续情感的目的。其二:教材是蕴含丰富写作资源的宝藏,结合文本进行作文训练,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让学生动笔成为一种常态,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鲁迅
“瘦”
全心全意 “小”见面
19、一面
革命一生
“大”精神
奉献精神
[教学反思]
目标及设计
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为:
一、导入(了解阿累、鲁迅;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1、在阿累眼中,鲁迅先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品读体会
2、这六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一次是总体写他的瘦,有两次是写他的手,有三次是写他的脸非常的瘦。
3、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同学共同找出体现鲁迅关心青年人的句子,品读体会,并归纳提升——这一面给了我什么样的印象呢?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呢?)
五、课外拓展(了解鲁迅逝世前的工作情况,能更深地感受鲁迅是怎样忘我地工作的;把作文练笔融进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落实情况
1、学生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2、学生能带着问题,积极深入学习。
3、关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能通过读课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具体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人物描写是本课的重点,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不难;六处外貌描写的异同,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学生能找出侧重点;通过深读课文,学生能体会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
5、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部分,是全文的升华,学生通过深读探究,从指导读书、赠书等环节体会到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了解鲁迅以后形成共鸣“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对鲁迅的尊敬和爱戴油然而生。本环节的困惑: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贯穿全文,学生容易体会语言中的关怀,而对于外貌动作体现出关怀,学生有点转换不过来。
5、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课外拓展了解鲁迅逝世前的工作情况,配以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学生能感受出鲁迅是怎样忘我地工作的,甚至有的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由于这是家常课,教具是有限的,如果是多媒体,在学习课文的前部分应用影片,效果可能更好些。
本人教学
1、教学中我按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进行,只要按照总的思路,尽量不以老师的主观意志去限制学生,但在课堂上,学生对“关心青年”体会有点反复不清,只要有人抓住语言部分,其他的也仅局限于本部分,只有在老师启发外貌动作之后,学生才能归纳理解。课下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可能是我高估了学生,今后要把较难的问题再分几步,让学生更容易走向目标。
2、也许是鲁迅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学生的理解一直处于表面层次,还不够深入,今后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用知识充实大脑。
《一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一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9.《一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2、......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一面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一面》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19《一面》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张智学习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试着写主要内容3、找出文中对鲁迅的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