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_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绝唱,也是表现迁谪之恨的名篇,教学时要遵循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注重诵读,背诵,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的情感,感知诗歌的音乐形象。白诗语言通俗、平易,序和正文字句障碍不大,课文有详细注解,学生能自学,如有疑难,教学中可略作点拨,不必像散文那样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弄得诗味索然。鉴赏宜整体把握,重点抓住音乐形象和情感,略去其余枝节,并拓展到李贺《李凭箜篌引》和韩愈《听颖师弹琴》,将三首描写音乐的诗作比较鉴赏,以增加阅读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的1.欣赏诗人以精妙的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学习比较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4.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真情,鉴赏音乐描写。
教具准备
《琵琶行》朗诵录音
用投影片展示李贺《李凭箜篌引》和韩愈《听颖师弹琴》原诗及分析鉴赏小结,节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谁能说说下面两首诗中有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屏幕)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读《琵琶行》有感
一位语文老师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一)、“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字公瑾,当
时吴中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周郎。他不但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说:“喂,你错了。”因此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
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诗,就是用的这个典故。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
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 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弹筝女子的聪慧和痴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三)、白乐天闻琵琶青衫泪湿。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
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记述这个故事的就是我们今天准备学习的课文《琵琶行》。
请听听配乐朗诵《琵琶行》
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看注解中注音,或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2.自由散读
20分钟左右,当堂背诵第二段。
三、疏通小序,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
解决。
四、整体把握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叙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贬浔阳的白居
易在落魄失意之时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2.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
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节)青衫湿。
全篇写音乐写了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
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
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板书设计
琵 琶 行(并序)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音乐(知音)——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二课时
一、背诵第二节,鉴赏音乐描写: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
喻描写的好处。)
[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比喻的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有了画面感。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3、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
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
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
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4、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C、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按照总结的描写音乐的方法,欣赏另外两首描写音乐音乐的唐诗。先看《李凭箜篌引》(屏幕原诗)
1.那位同学愿意朗读这首诗?
2.大家怎样欣赏这首诗?
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描写音乐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能鉴赏一下这首描写音乐的诗。
先声夺人——响遏行云,湘娥啼、素女怨
正面音乐——昆山玉碎、凤凰相鸣
侧面烘托(音乐效果):
芙蓉泣、香兰笑
冷气森森、感动紫皇
石破天惊、秋雨绵绵
神妪求教、鱼跳蛟舞
吴刚不眠、玉兔露湿
——比喻奇特,夸张大胆,想象神奇,整首诗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后八句从“十二门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脚斜飞湿寒兔”,都是由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联想到奇特的音乐效果,从不同的侧面来写音乐的感天动地。
我们再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屏幕原诗)
1.请大家听老师朗读。
2.请大家思考这首诗如何写琴声的。
正面描写:
儿女私语——轻柔细碎、深情
勇士赴敌——高昂、激越
浮云柳絮——舒缓、悠扬
凤出群鸟——音响超群
悬崖跻攀——由低到高
失落千丈——声调低伏
侧面感受:
坐立不安,冰炭置肠
涕泪沾衣,推手遽止
开门见山,以正面描写音乐为主,一系列新颖贴切的比喻,传神的描绘出音乐形象。有的以声喻声,更多的是以形喻声,甚至有以人的仪态气度喻声的。
四、比较三首诗的音乐描写
1.表现手法
白诗:正面为主、完整过程、高低抑扬变化
韩诗:正侧结合、复杂多变
李诗:侧面为主、渲染效果
2.修辞手法
白诗:以声喻声
韩诗:特殊比喻(听声类形)
李诗:夸张、使用神话
3.艺术风格
白诗:移人平易、现实主义
韩诗:惊天奇崛、想象奇特、比喻神奇
李诗:泣鬼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怪诞幽僻
古人说,在古代描写音乐的作品当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能惊天,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可以泣鬼,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移人。韩愈和李贺都用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来形容音乐,但韩诗不怪癖,李诗怪诞、幽僻,境界清冷,白诗则用生活中常见的形象来比喻,如实反映出音乐的美妙。所以韩诗“惊天”,李诗“泣鬼”,白诗“移人”。
另外,白居易既写乐声和弹奏技艺,又写音乐旋律中所包孕的人生阅历、情感,而且将这三者融会在一起,构成整个演奏过程声情变化的完美表现,这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其思想性显然高出后二首纯写音乐的诗,而且比起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也以其描写的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和情感的潜流暗转、突放突收而独具特色。
作业:
1.课后自己比较《琵琶行》与《夜闻歌者》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写一段比较鉴赏的文字。
2.背诵《李凭箜篌引》,熟读《听颖师弹琴》。
(选自专著《新课标下回归传统的语文教育》)
《琵琶行》 教学设计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新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例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
《琵琶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
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琵琶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声音和语言文字)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