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_感悟生活教学
写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感悟生活教学”。
写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安陆市辛榨乡初级中学刘泉山
身在教学一线,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学生为写作而犯愁,他们总感到学习紧张,生活单调,家庭学校二点一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实在是心路茅塞,思想封闭,对当前课改缺乏理解。新《语文课程标准》为同学们学习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放开束缚,淡化了技术要求,鼓励同学们感悟生活,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这对初中的写作教学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新的春风,为学生学习写作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使同学们既不怕写,又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学习名人,重在用心灵感悟生活。
作文是精神产品的独创,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作文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生活处处有文章,只要留心观察,细心感悟,写作素材与范围就十分广阔,就会有写不完的文章。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所以在七年级教科书中专门设置了“漫游语文世界”及“感受自然”的写作训练活动,启示同学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思考社会,感受自然。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标》与教材绝不使然同学们简单地客观地勾勒景物和现实社会,而是用心灵去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念。”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拥有一双慧眼的同时,还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要会感悟生活。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在经历同一件事时,有的人百感交集,思虑万千;有的人无动于衷,素然无味。在面对同一景致时,有的人思如泉涌,浮想联翩;有的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都会触动他的情思。如朱自清的《背影》,全片没有撼人心魄的大事件,仅仅写了父送子时,在车站为儿子照看行李,送上火车,买橘子等几个情节,朱自清抓住父买桔子时的情节,集中笔墨,大加渲染,描写父亲的背影极为细致详尽。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情和博大的爱。又如冰心的记事文章《观舞记》,也深情的笔触,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整个过程,生动而鲜活的表现出异国的文化风情,也抒发了自己的观舞感受,给人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印象。
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他用平易亲切,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第二故乡的真挚的依恋之情。当我们在阅读欣赏探究这篇课文时,仿佛也进入了那片美的天地。朱自清、冰心、老舍等名人之所以能写出经久不衰,让人百读不厌的写人写实的文章,全在于他们善用心灵去感受社会,自然,人生。试想,如果对生后缺乏观察感悟,他们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名人之所以出名,全在于他们有创意的表达感悟。你看,鲁迅眼前的风筝,想到了儿时毁坏弟弟风筝的过错,想到“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惊异和悲哀,写出了表达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的《风筝》。茅盾由看到的白杨,感悟到他是书中的伟丈夫,象征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而满腔热情地写出了《白杨礼赞》。宗璞由眼前的紫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而写出了《紫藤萝瀑布》。名人的感悟,为同学们学习写作拓展了思路。笔者所教的班级,有的同学看到学校院墙被砸成大洞,感悟到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单靠学校教育,还必须与社会,家庭教育配合;有的同学看到某些同学逃学上网,感悟到网吧管理的缺失,感悟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苍白的教育;有的同学看到学校的花木发了虫,想到如任其不管,花木就会死去,由此想到一个人在成长中有了毛病不及时纠正,就会走上邪路。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逐步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学会了感悟,写起作文来,都有得心应手,胸有成竹的感受。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感悟?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细小琐事,如一次对话,一次偶遇,一个眼神,一幅标语,一片掌声,一幅漫画等,身边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要善于捕捉,更要善于心灵的对话。第二是加强阅读,在阅读中,体味那些名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借以引起我们心灵的强烈的共鸣,激发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写作知识。第三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写感悟。一是唱同调,即在观点上沿用通说,而在观点的阐述方面则刻意求深求透,并在知识和认识上努力拓宽,使旧说亦不乏新意。二是唱异调,指翻新认识角度,从一个偏僻的侧面谈问题。三是唱反调,突破思维定势,否定别人的看法,对某些问题提出完全相反的观点和看法。
总之,感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感悟是人对社会、自然、人生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思考,感悟是对作文的酝酿,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悟,实践着感悟,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丰富多彩。
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
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模模糊糊地记得在小学时懵懂的自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我梦想成为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发明出我想要的东西,这样我就可以造福自己,造福人类!......
大学班级建设重在引导学生自我建设摘 要:大学班级建设要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建立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选拔任用优秀的班干部,发挥班干部、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教学内容提要: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养成观察和积累的习惯,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从而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
抢抓机遇,重在引导 加强重大危险源防控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在全省重大危险源防控暨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现场会上的讲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 总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