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_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浅议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义和小学 董爱军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突出强调了培养一代新人优良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部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以下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的重新思考的问题:
1、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所提倡的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致,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来参与数学活动的。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的精神,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境,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标准》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标准》提倡在关注获得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特别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评价目标。这就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空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1)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情况、独创性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将考试、课堂活动、知识小结、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提问以及日常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评价的核心:学生“做数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维过程。(4)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3、如何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案?
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案时,首先应认真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由于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所在班的学生。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深入钻研《标准》、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学的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其次应认真研究课堂活动:这节课有哪些数学活动可以安排?怎样组织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价和调控?哪些活动要借助其他媒体和工具进行?另外,在学生 “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发现有哪些?如何引导和评价?这些问题也应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认真研究和思考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减少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4、创设“以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里,才能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性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带着开放的心理,在充分开放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群体的相互作用中,促进个体能力素质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发展。
5、采用“开放、多样与互动”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与互动为主旨”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灵气。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课标》理念,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探究性、讨论式、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使课堂深入社会、融入生活,让课堂在开放的情景中升华、让学生在多样的组织策略中自主建构、让师生在互动的交流中共同成长,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
6、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轴”的教学过程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促进主体发展必须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轴”的教学过程,让“再创造”作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把数学当作“未完成的数学”、加工成“熟悉的数学”、改造成“生活化的数学”、还原为“动态、开放的数学”。关注学生的感情,重视学生的体验,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数学、“体会”数学、“创造”数学;要通过探索情景的创设、探索程序的设计,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生动和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以实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一核心目标。
基于以上的学习和认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以“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做简要阐释。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分数的认识”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把一条漂亮的头绳分给两个女同学,并让学生边分边说。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
这样利用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感到新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
在教“分数的认识”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启发。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汇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在初步认识分数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的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自己说或指名其他学生说所填分数表示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在闪光。
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做本节课的练习时,我设计了游戏“拿乒乓球”。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根据老师或学生写的分数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这样,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思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入,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教学体系,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受应试 教育 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各......
班级:2013本科教管中山班学号:***姓名:李恩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手和脑子都动起来阳城县第二小学原巍峰这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又一次改革,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这次改革的主线。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就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认识 关键字:有效性 摘要:一、必须有有效性的教学设计二、必须有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三、必须有精而有效的课堂和课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