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感受_感悟课标研读教材

2020-02-28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解读教材感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感悟课标研读教材”。

方向·改革·进步

----朝着方向进行改革走向进步

“听歌星演唱快乐一时,听名师讲学幸福一生,听专家解读轻松前行”。3月18日,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三---六年级下册教材研修课程,为我的快乐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幸福教育奠定了基础,为我的轻松前行搭建了阶梯。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两个问题,一种特色,一次交流。

“两个问题”即刘坚老师所提到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做人的问题”和“创造的问题”。

“人”字:一撇,一捺,写的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于我们一片白纸般孩子的人生路上如何写好这个字,做好这个”人”非常重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每每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心潮澎湃,我想说:孩子的智慧、自信、自由、进步、快乐、幸福是我们教育的责任,我想让我的学生们:讲感恩,做知恩感恩的小学生(我们学习《弟子规》,校长升旗仪式的讲《二十四小故事》);讲效率,做勤奋学习的小学生(我们提倡珍惜时间,高效课堂);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小学生(师生做到止步问好,不乱扔垃圾......);讲友善,做关爱他人的小学生(课堂实践合作学习,教育孩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讲卫生,做身心健康的小学生(我们时常检查孩子的衣物,常常和孩子谈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发展);讲自主,做自强上进的小学生(教师奖励学生小红花,智慧星激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不断进步);讲纪律,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每周评比纪律优秀班级,做到课堂、就餐、休息守规守纪);讲勤俭,做孝敬父母的小学生(就餐实行光盘行动,唱“三德”歌)。

爱因斯坦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方面我从下面几点做的。

一、顺藤摸瓜式排疑解难:面对孩子的好奇和疑问,正确引导解决问题思路,培养顺藤摸瓜式逻辑思维,并启发孩子发现问题本质,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潜移默化式养成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孩子们会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不要急于抹掉他们独特的思维,否定他们的想象,应主动、耐心面对孩子这种大胆提问的行为,顺藤摸瓜式启发、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有意识训练孩子们展开想象。多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童话书、科幻、寓言等,这些“精神食粮”将会有助于他们学习别人成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多提供给孩子们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半制品的游戏材料优点应在于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这些材料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在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方法多样性”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他们从而敢于创新。

三、多让孩子接触新事物,扩大孩子视野。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孩子们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让他们多留意自己的身边数学,从城市的变化了解建筑、交通等设施;从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到校外,走进大自然。孩子们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总让孩子在教室内,学习、做题、写字、画画、背课文等,就会把孩子创新的火花扑灭,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我们不光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的灵感,还会定期组织一些户外的活动来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创新灵感。认识自然,探究自然中存在的规律和科学。

四、大胆鼓励孩子的创新实践。循序渐进的智趣实践:由易到难,通过观察分析—引导构建—启发创新-归纳总结,引导孩子逐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做事思路。孩子们有了闪光的灵感和激情的意识,必须大胆去实践,才能成功。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尝试、实践。如:我们在各种不同的模型构建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利用丰富的教具创造出千奇百怪的组合造型,甚至鼓励他们设计出功能“欠缺”的各种小系统;另外在一些日常的活动中,我们还会让孩子们大胆探索,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小造型,在《长方体的认识》中,我让孩子亲自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孩子从动手操作中体会长方体和中方体的特征。在这些教学和平时的系列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去发现、去体会。让他们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创造能使价值最大化,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实践,乐于创造。

“一种特色”即教材新呈现的“情景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情境问题串的激活了教材编排叙述方式,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情境的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或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或围绕一个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出一系列问题;或呈现多个情境下的问题,组成围绕核心内容的问题串,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理解。体现了从头思考和由浅入深、由儿童粗糙的数学现实到数学王国的数学化过程,便于教,利于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次交流”即专家、教师与文本的交流,专家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教师的交流,场内与场外的交流。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更何况我们全国的教师在一起分享思想,交流见解和困惑,那我们每个人的启发会受益无穷。对于我们平时困惑的“0的位置”“画图的教学”“方程解决问题”“比例的认识”......我们都有了新的认识或恍然大悟或醍醐灌顶。对教育时时有新常态我们有了方向和计划,从语言入手,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从方法践行,让孩子懂学、爱学、好学;从效率落实,让孩子务实、高效、进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感谢这次教材网络研修,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回答和解读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幸福工作,幸福人生!

“两个问题”是方向,“一种特色”是改革,一次交流是进步。我们就是在这方向的指引下一次次的改革,才会不断的进步。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

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教材解读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

教材解读心得

生本教育,我们在路上 ----教材解读心得 周二一天时间,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全力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我们每位教师在教材解读活动中,分别对教材的全册及教学提......

教材解读心得

“语文教材解读 ”心得 上周二一天时间,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全力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我们每位教师在教材解读活动中,分别对语文教材的全册及八个单元进行了......

《大禹治水》教材解读

《大禹治水》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

《解读教材感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解读教材感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感悟课标研读教材 教材 感悟课标研读教材 教材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