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1课件_八年级上册模块1课件
1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1课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上册模块1课件”。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2016.11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答:《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 么?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答: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什么?
答: 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5)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答: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答案:
(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答案: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答案:
(1)黄埔军校;1924年5月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说它失败了? 答案: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北伐战争的历史)(7)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孙中山想通过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达到创建革命军的目的(8)从孙中山的讲话中能否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案: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4、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 表。”
——李鸿章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材料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请回答:
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 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答案: 洋务运动;
口号:“自强”“求富”。
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 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贼”是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谭嗣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顽固派的实力过于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资 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革命纲领是什么?
答案:
《民报》;
三民主义。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 了一场什么运动?旗帜是什么?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
答案:
新文化运动。旗帜: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5、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答案: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答案: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体现这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运动的两个阶段运动中心是哪儿和主力军都是谁?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答案: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主力军是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主力军是工人阶级。评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答案:
重庆谈判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答案: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
答案: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因,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案: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埃德加斯诺的《红星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 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 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答案:重庆谈判; 毛泽东、蒋介石; 《双十协定》; 中原解放区。
8、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842年,它见证了英国侵略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后,在南京又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发生于南京的重要事件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做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3)1911年12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1927年4月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5)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充分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亡。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答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朱毛合”分别指谁?建四军有何奇功?
朱德、毛泽东;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请用史实说明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深刻寓意。
答案: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二、冈山会师。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0、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胜利者把口袋满,把箱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是哪两个强盗的历史。”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回答:(1)材料一中的“有一天”发生于哪年?两个强盗是谁?
答:1860年;强盗指英法联军。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俄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与他类似的还有哪个国家?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起到帮凶的作用。还有美国。
(3)材料二中说的“俄国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答: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答:英法侵略者野蛮、贪婪、无耻;清政府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学习,富国强兵。、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⑴“大将”指谁?
左宗棠
⑵此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左宗棠收复新疆、治理边疆。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⑶诗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高度颂扬左宗棠的伟大业绩。
12、材料一: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材料二: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那出。——瓦德西 ⑴瓦德西统帅的军队称什么?这支军队在北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答:八国联军。
在北京烧杀抢掠,抢劫颐和园。
⑵此前还有那支军队曾侵入北京?他们在哪次侵华战争中入侵的?在北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答: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火烧圆明园。⑶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答:清政府腐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外敌欺辱;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3、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运动,旧试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改良主义运动”、“ 旧试的农民战争”、“ 旧试的农民战争”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指
洋务运动; “ 改良主义运动”指
戊戌变法;
“ 旧试的农民战争”指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⑴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战役?作者是谁? 答:渡江战役。毛泽东。
⑵“大江”指什么?“钟山”指什么?
答:长江。南京。
⑶解放军是怎样“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结果怎样?
答: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⑷诗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楚汉之争中,项羽本可以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却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良机的史实。告戒人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要坐失良机的道理。
15、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的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 朱德 ⑴此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答:渡江作战令。
⑵此文件下达后进行另外什么战役? 答:渡江战役。⑶解放军发动此战役的军事基础是什么?
答: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⑷毛泽东曾写哪句诗形容此战役的壮观场面?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6、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体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⑴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答:外争独立,内争民主。⑵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
答: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⑶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
答: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
⑷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答:只有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答、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18、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
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2分)答、《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2分)答、是指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⑶此运动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
答、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材料1:“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2:“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3:“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答、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2)请列出三个政治派别的运动名称和代表人物各一位 ?
答、洋务运动-------李鸿章 ;
戊戌变法-------康有为;辛亥革命--------孙中山。20、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
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10分)(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答、甲午中日战争(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颜。”
①上段材料出自何人之手?
答: 毛泽东
②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答: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③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军事行动? 答: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③长征中的哪次军事行动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四渡赤水
④“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军事意义?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④红军长征中,两次会师的地点在哪里?
答:吴起镇和会宁。
⑤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什么精神?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黑暗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去那无进的宝藏,流浪……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答: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2分)答: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2分)
答:日本侵略者最可恨,蒋介石不抵抗的可耻。
2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回答:
①上文出自哪篇小说?
《狂人日记》
作者是谁?
鲁迅
②上文批判了什么?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
三、问答题
1、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其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是哪一次战争?答: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2)抗日战争。
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请写出近代史上列强在侵华战争中烧杀抢掠的典型史实四例,并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野蛮洗劫北京城,并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旅顺野蛮屠杀中国军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此,请回答: ⑴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答: 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⑵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各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⑶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的性质各是什么? 答: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4、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请回答: 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
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
⑵ 孙中山临终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请你根据辛亥革命的结局谈谈辛亥革命有哪些“尚未成功”之处?
答: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请回答:
⑴ 这次会议的 名称是什么?
“ 中共一大 ”
⑵ 这次大会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无产阶级的 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6、现在不少人受长征精神的鼓舞,重走长征路。某同学准备利用寒假参加该项活动,请你根据地图,协助他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中他将经过的省份有:(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2)、在此途中发生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说出理由。
答: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由于时间有限,他想重点考察的地点有:(遵义)、(吴起镇)、(金沙江)等。他重点考察这些地方的理由是什么?(选择其中一地说明比如回答第二问答案)
(4)、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旅行,走完此路后你有什么感想?
认识到 红军 长征 的 艰辛和顽强。我们要把伟大的红军精神用到学习和工作当中。
7、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谈判有何成果?(8分)答:(1)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3)经过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8、归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分别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戊戌变法: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又不能发动群众,仅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的支持,自上而下的变法必然失败。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国民革命: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器。启示: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不可能提出科学纲领,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得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八年级上册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上册课件一、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 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分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