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_八年级历史上册分析题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历史上册分析题”。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3)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5)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答案:

(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4)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5)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2)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7)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8)从孙中山的讲话中能否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案:

(1)黄埔军校;1924年5月

(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7)孙中山以往几次革命都失败了,教训就是没有一支自己的革命队伍。孙中山想通过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达到创建革命军的目的。(8)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4、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材料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贼”是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答案:

(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谭嗣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顽固派的实力过于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3)《民报》(4)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5、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运动的两个阶段运动中心是哪儿和主力军都是谁?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

(1)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体现这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主力军是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主力军是工人阶级。评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4)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案(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埃德加斯诺的《红星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 毛泽东、蒋介石; 《双十协定》; 中原。

8、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842年,它见证了英国侵略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后,在南京又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发生于南京的重要事件并说明其影响。

(1)《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做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3)1911年12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1927年4月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5)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充分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亡。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2)“朱毛合”分别指谁?建四军有何奇功?(3)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4)请用史实说明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深刻寓意。答案: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朱德、毛泽东;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歌谣;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材料分析题1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得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九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曲靖市麒麟区越州一中九年级历史作业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材料二:这此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的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2八年级上册说课教案李碧秋教学目标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说出红军......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分析题 上册 八年级 分析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分析题 上册 八年级 分析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