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说课稿me_合欢树说课稿

2020-02-28 教学课件 下载本文

合欢树说课稿me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

——阜阳市第二中学

张保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合欢树》。现在,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合欢树》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郁达夫谈中国现代散文时作的一个比喻性的总结。这话的确道出了现代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以小见大”,选材虽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是从生活的琐事取材,感悟生命背后的美好亲情和爱的博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的一篇文章。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市级示范学校,学生学习热情度高但持续时间短、认知能力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点拨引导,从而完成教学。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所以我把本课的目标设置为:

1、品味文章含蓄内敛又饱含情感的文字。

2、感受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加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学会感恩。

3、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要学会品味平淡深沉的文章,就要从品味细节的内涵入手,所以,阅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品味细节是一个重点。

1、通过赏析文章语言,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品味作者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情。

学生在初中就已接触到象征手法,但是对象征意义的理解,是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才能够落实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只有通读全篇,瞻前顾后,才能准确的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1、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学法教法:

1、《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阅读、师生、生生间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完成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2、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引导法”,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赏析、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深情。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给学生自主阐发的平台,让学生尽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找寻相关信息并加以解读,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在对语言品读中挖掘内在的情感蕴藏,从而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全文以合欢树为中心意象却并不拘泥,以母亲为着力点却又时时荡漾开去。构思平朴自然又不落俗套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一)、导入:(2分钟)

由于刚上课,学生的思绪还没有进入课堂,所以用歌声,视频来安定学生的思想情绪,并且用歌曲营造气氛、启发学生。(插入合欢树的图片、导入歌曲《母亲》mv)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的《繁星》“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母亲的怀抱化作了儿女心灵的港湾。在爱的抚育中,我们丰富着生命年轮上的记忆。大爱无疆,母爱永溢。世间太多的感动都离不开母亲那饱含期待的双手;尘世太多的赞咏都播撒着母爱那淳久的芬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著名作家史铁生笔下的大爱之作《合欢树》。

(二)、走进作者:(2分钟)

让学生了解作者,从而初步体会作者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史铁生的遭遇十分坎坷,与大部分学生的经历截然不同,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2010年12月30号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在12月31号3点46分离开人世去往天国。

(三)、整体感知:(采用诵读法和点拨法)(7分钟)

教师的朗读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情境氛围,通过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学生的不懂之处,以便以下的讲解有详有略。而梳理文章内容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

我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教师朗读,一边思考问题: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理清课文思路。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为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为儿子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四)、研读品析(讨论法、点拨法、引导法)(20分钟)

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

1、大声读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出感动的原因。

2、这些精彩的语句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

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无私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相比是有她的特殊性的,应当引导学生去解读去体验。

明确:这是一位慈爱宽厚,坚强执著,甘心为儿子付出,甘心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1)、儿子身残前:年轻,聪慧,好胜心强,热爱生活。(2)、儿子身残后:以“我”为中心 ①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②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③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④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新陈代谢的规律,父母要早一步离开尘世,所以让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于社会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心愿。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何等伟大的母爱!

3、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感激、内疚。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①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②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作者的情感:抒发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怀念之情。(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

(五)、深入探究:(采用点拨法和引导法)(7分钟)

围绕重点、难点,通过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升华合欢树的象征意义。这篇散文的标题是“合欢树”,但前面大半的篇幅并没有提及它,只是后来借用别人的一句话“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随意地引了出来。文章以写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为什么不取名为“母亲”呢? 明确:象征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真可谓是:“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作者以合欢树为题想必是为了借“合欢”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在这样的一欢一悲的两极间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为之震撼。以此为题,更能把母子之间这种深情表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并且感人至深。

(六)、拓展延伸:(5分钟)

本文是一篇从生活的琐事取材,感悟生命背后的美好亲情和爱的博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的文章。正应了这一单元的主题 “小与大”。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令你难以忘怀的小事?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七)、布置作业:(1分钟)

请以“难忘,那___”为题,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散文。

(八)课堂小结:(1分钟)

为了升华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我以歌声结束这节课。播放背景音乐《懂你》,我来演唱,同学们可以一起唱。

板书设计:

合欢树说课稿me

《合欢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合欢树》这篇课文是中等职业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其主题是关于“人性美”。即以小见大,在小的内容展示大的意境。而本文则从小的记忆感......

合欢树说课稿

一、自我介绍:姓名、单位、课题二、说课内容1、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所授学科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宏观——微观的过程②、与前后......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欢树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绵阳市安州区界牌镇初级中学张冬梅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合欢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的第......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

《合欢树说课稿me.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合欢树说课稿me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合欢树说课稿 说课稿 合欢树 合欢树说课稿 说课稿 合欢树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教学课件]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