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高三历史教学质量分析

2020-02-27 教学试卷 下载本文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历史教学质量分析”。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昭通市2018届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命题: 高三文综 历史

分卷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1871年德意志宪法

2.托克维尔评价近代某国政体“既反对君主政体,又反对地方分权制度”,该国是()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

3.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 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 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 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4.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

A. 计划退场 确立市场体制B. 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 C. 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D. 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5.“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当时英国科学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A. 达尔文建立生物进化理论B. 经典力学体系诞生 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D. 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皇帝无权终止法律的执行B. 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C. 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D. 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7.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材料表明()A. 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 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 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 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

8.“其一,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其四,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其六,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来讲是相对及时的……最后,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当代媒体是()A. 《参考消息》B. 《特别关注》C. 《中国丛报》D. 《优酷网》

9.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A. 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B. 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C. 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D. 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

10.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A. 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 B. 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 C. 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 D. 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

11.以下是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结论最正确()A. 体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 B. 农民与市民的身份不平等 C. 当时我国商品经济不繁荣 D. 农民消费低,自然经济仍存在1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A. 北约建立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盟成立D. 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14(25分).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 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者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与他的小伙伴们生活、学习在美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中,在系统地学习英语与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触与逐步接受西方的各种社会知识、风俗习惯、政治文化直至人生价值观与宗教信仰等。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谈礼仪、行为举止直至衣着打扮等,都开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他们时常脱下长袍马褂,换上西装革履;他们爱好与积极参加西式的各种文体活动……他们对中国的四书五经与传统礼仪越来越不感兴趣。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 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这一定律既可适用于整个宇宙,也可适用于最微观的物体……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为少数简单而统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够发现的定律。随后人们就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运用于包括思想和知识在内的所有领域,而不仅仅是物理领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背景是什么?(2)简要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3)分别指出詹天佑和牛顿对本国或世界作出的贡献。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虚君”,主权在议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确立共和制,采用三权分立原则,实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相互分离制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和参议院很大的权力,两者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德意志皇帝拥有主宰国家事务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监督制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答案】C 【解析】“反对君主政体”说明该国没有君主,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美国虽然没有君主,但州政府也有一定的权力,故B项错误;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既没有君主,地方权力也不大,故C项正确;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但皇帝总揽大权,故D项错误。3.【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能够使许多人迅速了解信息,这反映了互联网受众面广,渗透性强。故选A。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4.【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商品经济,但计划经济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石狮服装市场的“批零兼营”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宽松,市场焕发活力的现象,故B项正确;石狮的服装市场属于个体商铺,与国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从材料“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科学成就,文艺复兴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故选B。AC项是在19世纪取得的成就;D项是在18世纪开始的,均不符合题意。6.【答案】D 【解析】从“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有权终止法律,故A项错误;从“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可知联邦议会主席是宰相,而不是皇帝,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德国皇帝掌握行政权等各项大权,而议会权力很小,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D项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7.【答案】B 【解析】智宵虽比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事,别人无法与他相处,如果立智宵为继承人,智氏要亡族,由此可见,智果主张立君以仁。故选B。A项并非材料说的中心意思;C项错误,智宣子主张以贤能的人为继承人;D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综合归纳的能力。题干所述,“每星期出版一次”即周刊,“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可见其受众为一般公众,“必须及时”可见其为时政新闻类,故A项《参考消息》符合题意;B项《特别关注》为月刊,故排除;C项《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是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中国创办的一份英文期刊,不可能以大众为受众,故排除;D项《优酷网》为网站,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9.【答案】D 【解析】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了四大会战,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抗战,上海、太原失陷,当时敌人攻势太猛,我方防御不够,所以“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判断,不存在认识发展的过程,故B项错误;防御阶段与全面抗战是否到来无关,全民防御也属于全面抗战,故C项错误;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是因为当时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所以说“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故D项正确。10.【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教育问题,故A项错误;“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作者对列强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该乡村知识分子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作者认为“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说明其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我国城乡差距大,故A项正确;农民与市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故B项错误;该阶段我国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日益萎缩乃至趋向消失,而不是不繁荣,故C项错误;通过建立合作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消失,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北约的建立是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之一,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

13.【答案】(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解析】第(3)题“变化”依据材料很容易看出服饰变化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原因”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回答。第(4)题首先要归纳材料蕴含的主题,比如服饰(或社会习俗)的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结合史实进行论证,论证时要做到史论结合。

14.【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影响: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和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

共同点: 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代表性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贝多芬的主要贡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作品促进了德意志的反封建,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9年)及“抗日英雄真不少!”等,可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问,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抗日”来回答。两部作品的共同点要结合题前说明来回答,体现在对民族气质、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上。

15.【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梭伦改革。第(1)问弊端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得出;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答出。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答出。第(3)问根本原因从阶级利益方面考虑,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及现实回答。

16.【答案】(1)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

(2)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 【解析】(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材料所反映的是个人行为和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运动相比,缺乏目的性、计划性。

17.【答案】(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背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展后,急需懂科技文化等的实用人才。

(2)内在联系:影响与被影响,学习与被学习的关系:牛顿力学体系引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打开了世界市场,使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3)贡献:詹天佑: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展开;对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牛顿: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点燃了工业革命;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解析】第(1)问和第(3)问相对较易,结合材料和相关所学即可答出,第(2)问的关键是根据两大成就取得的时间弄清所指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云南省屏边县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四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四高三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向阳同学在......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高三文综 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仔细阅读下图。对该图所示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A. 恢......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高三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

云南省屏边县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 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届高三复习检测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2月10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2018届高三复习检测卷(五)文综 历史分卷分卷I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恩格斯指......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云南省昭通市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分析 质量检测 昭通市 云南省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分析 质量检测 昭通市 云南省
[教学试卷]相关推荐
[教学试卷]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