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试技巧与口诀_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口诀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试技巧与口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口诀”。
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3、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人工智能是属于()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5、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6、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8、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0、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11、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12、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3、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16、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17、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18、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9、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20、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21、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22、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 B、4岁 C、6岁 D、8岁
23、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2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25、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26、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 D、欲望内驱力
2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8、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2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30、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3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32、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4、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35、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36、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37、人工智能是属于()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3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39、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40、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4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2、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43、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4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4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46、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8、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9、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50、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1、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52、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53、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54、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 B、3岁 C、5岁 D、7岁
55、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6、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58、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59、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0、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61、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6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 B、5 2 C、6 2 D、7 2 63、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4、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D、能力
6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6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1、奥斯本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2、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
1、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A、自我评价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
1、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
1、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2、有系统地收集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