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2020-02-28 教学试卷 下载本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

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

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

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

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

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

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

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

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

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

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

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

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

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

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

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

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

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

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

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

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

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此时,他正处教师专业发展的(B)

A.虚拟关注期B.求生关注期C.任务关注期D.自我更新关注期

17.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第三步骤是(A)

A.资源评估B.需求分析C.明确理念D.优势评价

18.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地突出和强调了(C)

A.传授学习B.发现学习C.他主性学习D.机械性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9.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观点,课程的各个组成成分包括了(ABCDE)

A.对学生和社会的假设B.宗旨与目标C.内容及其选择D.执行的模式E.评价

20.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包括(ABCDE)

A.社会发展原理B.面向全体学生原理C.教材心理化原理D.统整性原理E.衔接性原理

21.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学习。而与自主性学习相对的,则是(ADE)

A.被动学习B.接受学习C.强迫学习D.机械学习E.他主性学习

22.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校本研究”中,研究的主体是(BC)

A.上级教研部门B.校长C.教师D.学生E.学生家长

23.有的学者按照课程的类型来分类,将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分成了哪几类?(ABC)

A.学科类校本课程B.活动类校本课程C.探究类课程D.知识类校本课程E.能力类校本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广义的课程

答: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25.学习方式

答: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中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26.课程的统整性

答: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以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发生。

27.表现性评价

答: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特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它是针对传统的纸笔测验而出现的,相对于传统的测验方式,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自己创造出问题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展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从规定好的选项中选择出自己的答案。

28.课程内容

答: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课程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起什么作用?

答: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0.“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

答: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2、学会观察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交往,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分享经验与信息。

5、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勤于钻研的积极科学态度。

6、形成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现代人文意识。

31.本次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具有怎样的内容特征?

答:

1、完全面向全体学生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

3、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

4、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5、新教材为教学开创自由的空间

6、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32.为什么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深刻变化?

答:

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

2、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

3、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4、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

5、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研究”,为此需要我们为它提供哪些保障?

答:

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

2、在学校内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决策机制

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发展团队的合作精神

4、专业人员的支持

5、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6、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答: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为了便于操作,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表述。学校制定的学习目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对于学科学习目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

标为例,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来展示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及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技能、合作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等方面。

(2)设计评价工具。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工具通常是以评价表的形式出现的。不仅要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还要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

(3)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任务之一。①搜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考试、水平测试、学生工作样例、对学生表现的观察、调查和访谈等。

②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形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要注意分析尽可能全面,要明确学生的成就、优势及不足,分析的结果要简洁明了、清楚。

(4)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报告,需要确定改进学生学习的要点,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术语表述出来,并清楚描述对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期望。

35.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哪些方面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开发这些课程资源。

答: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的课程资源有:

(1)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2)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

(3)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的资开发途径:

(1)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2)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具、器材。

(3)利用各地的自然状况、风土人情。如利用空气,可进行有氧运动,利用水,可以开展游泳运动,利用山地,可以开展登山运动,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

(4)借助发达的信息载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四川省200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A 《学记》B唐朝C宋朝D 清末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A 实现“三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推荐)

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 目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周期。应当始终贯彻“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在国家宏观指导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纲要
[教学试卷]相关推荐
[教学试卷]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