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_部编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2020-02-28 教学试卷 下载本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 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1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

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19、下列图片内容,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20、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秦兵马俑 D、青城山、都江堰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中同学间对话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小题后括号内打上“√”,错误的打上“×”。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21、甲同学: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知人善任,是这样的吗?

乙同学:是这样的。当时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22、甲同学: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发源地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

乙同学:它起源于印度,应该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23、甲同学:书上讲,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这件事情还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呢? 乙同学:首先,当时称为夷洲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这说明台湾地区和内地早已有交往和联系。其次,说明当时吴国的造船业比较发达,这有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24、甲同学:我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那么,书法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一种艺术的呢?

乙同学:应该是在西晋的时候。()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5小题6分,26小题4分,共10分)

25、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通过本期的学习,你能对下列文物知道多少呢?请在下列各文物图的右旁列出你解读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至少列出两条)。(6分)

26、我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宝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增益智慧、提升修养的良好土壤。请举出下列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和一条你所了解的其它相关历史信息(如内容、特点、历史价值等)。(4分)

《离骚》—作者:

其它:

《史记》—作者:

其它: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1分)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中?(4分)

示例:

①(长安)②()③()④()⑤()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1分)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1分)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共26分)

29、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解释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①

④ ⑤。

1)图2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2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3分)

30、《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1分)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2分)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3分)

4)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分)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C 2 C 3 A 4 C 5 D 6 C 7 A 8 D 9 B 10 A 答案

题号 D 12 C 13 B 14 B 15 C 16 D 17 C 18 B 19 B 20 A 答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4小题,共4分)

21、×

22、√

23、√

24、×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辞),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物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广汉三星堆出土(反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文物三:战国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的高操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26、(4分)《离骚》:屈原,是研究战国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材料(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史记》: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20分)

27、(10分)1)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分)2)“百家争鸣”(1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2分)

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1分)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1分)

28、(10分)1)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欧洲(4分)2)张骞(1分)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2分)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2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6分)

29、(14分)答: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5分)2)奴隶主贵族(阶级)(2分)

3)(列出两条变法内容即可)(4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30、(12分)答: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1分)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2分)

3)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3分)

4)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农业技术发展;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列出两条即可)(4分)5)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选出一项正确的。1、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且距今约七十万年至约二十万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将答案按序号填在后面答题卡内) 16.西方殖民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它们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看谁记得牢,看谁眼力好。本大题共2 5题, 50分。)1.在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遗址发掘中,不曾发现的是A.打制石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部编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人教版 答案 期末试卷 部编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人教版 答案 期末试卷
[教学试卷]相关推荐
[教学试卷]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