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2022-10-23 08:11:0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背景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由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这种简便写法的算理

三、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四、说教学设计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

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应该说我还是幸运,在我上课的前一天四3班刚好是第一次去阅览室看,所以我的教学情境也就从阅览室里展开。课前谈话我也有意出示了前一天学生看书的照片,然后谈谈在新阅览室的感想,然后自然的引入课堂。接着我出示了一组阅览室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式。达到从生活情境中提练出学习内容。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并为学生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有学生喜欢的方法也有方法一、二,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

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因数末数一共有二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还有一题是因数中间0不乘的。第二练习的围绕课开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阅览室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引出两个合理的建议,并渗透了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渗透了乘法的估算和13乘105,两位乘三位数第二个因数中间有0有乘法。因为新教材的乘法第二个因数只学到两位,所以我本来想这块内容当作是拓展内容的。

第2篇: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说课稿范文

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新知,归纳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关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0×7= 9×0= 20×3= 32 ×3= 300×9= 42 ×2=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2、笔算 318×3= 137×6=

分组计算,指名板演,说算理 。算错的同学改正。

3、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主题图后说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数学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说出来。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604 ×8=

2、 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4800个座位到底够不够呢?你是怎么想的? (600×8=4800,应该比4800多一些)

3、 只猜测不行,还得验证。准确的答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把想法写在本上,再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指名板演并说出算理。

方法一 拆数法。 604=600+4,600×8=4800,4×8=32, 4800+32=4832。

方法二 列竖式计算。

4、 观察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异同点,先在小组内讨论,再由小组代表汇报。

5、 重点讲解算理:积的十位上写几?十位上的3是怎么得来的?(0×8+3=3)(0×8=0,0加上进位的3等于3)

6、 比较一下复习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点。(复习题中因数中没有0,例题中因数中有0)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 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当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不满十不需要进位时,积的十位上用0占位)。

8、 不是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试着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

9、 那4800个座位到底够不够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将书中的例题补充完整。强调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607 ×5= 309×4= 1002×5=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名汇报。

2、改一改

304 508

× 7 × 6

——— ———

2198 3008

说说错在哪里了,怎样改正。

3、解决问题:每个方阵108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填一填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完成教材68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604×8=4832(个)

604

× 8

———

483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第3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

教材第66-69页。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3≈900,大约得900.(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涉县南关明德小学

宋海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启智引思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

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 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160×3 106×

3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㈠、学习例2(1)

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学习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

学法指导:1.自学学习内容,用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 学习和合作探究,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法;2.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疑惑点进行小组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口算下面各题

50×90= 40×80= 32×30= 107×4= 304×3= 205×6= 小组交流: 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探究(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吗?)

(一)引入

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1)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也有问题提出: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注意:老师提的问题中

未完,继续阅读 >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