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2022-10-23 11:41: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景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积累,回顾: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快速把它写下来。

2、用上这些词介绍你印象中的第一场雪。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读、写、记忆的机会。)

二、感受景美:

1、哪个自然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放声朗读,想象画面。

2、和同座交流读后感受。

3、再读课文,动笔勾画、批注: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

4、交流感受,相机指导:

(随学生的回答顺序出示):

句1:嗬!好大的雪啊!

(抓住“!”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句2: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引导想象,抓住词语“全、罩、粉妆玉砌”加以体会,感情朗读。)

句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抓住动词“挂、堆”及叠词“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句4: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抓住“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加以想象,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5、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深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以此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边读边想象边体会的好习惯。)

三、感受“人欢”:

1、出示画面,展开想象: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最想干什么?

2、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读出高兴的心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赞一赞,夸一夸这一场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景美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自然而然的体会“人欢”。)

四、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读6、7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2、指名说,相机介绍有关雪与农作物的关系。

3、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五、情感升华,说写训练:

1、为什么课题为《第一场雪》。

(1)指名说。

(2)简介历史背景。

(3)感情朗读。

2、抒发情感: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呀,——————————!

3、积累,识记。(机动)

(设计意图:破释题意,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文章中心。)

六、作业 :

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2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知识目标掌握出现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些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后美丽景色及这场雪的特点。3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对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 教学准备:

有关《第一场雪》的多媒体课件。一 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

现在已是深秋,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把你眼中的冬天说给大家听吧。(学生畅所欲言)是呀,雪花以它的洁白,晶莹和美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它给农民带来希望,它为孩子送去欢乐,让诗人留下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自著名作家峻青笔下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雪前,雪中,雪后, 联想)

3同学们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雪 中”和“雪后”这两部分,因势利导先学习这两部分内容。)三 共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一场雪下的怎么样?(大)

(1)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的很大?(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2)哪些地方是作者看到的,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可见作者注意处处抓事物的特点)指名同学读,注意读出雪大的气势。(3)哪些地方是作者听到的?指名同学读出雪大的气势。(4)齐读第三自然段。

2“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凭自己的经验说说,一夜大雪过后,早晨推开门一看,你是什么感觉?(欣赏雪景图)作者又是怎么用语言给我们描述的呢?(1)教师范读,读出对雪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4—5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惊叹,赞美之情。)

(3)同学们你们感觉这雪景怎么样?(美)在书中画出描写雪后美景的词。(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4)哪一句是概括描写雪后美景的?

(5)作者又是如何具体为我们描写雪后美景的?请同学们从书中画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小组内讨论)

(6)教师总结:是呀,这些优美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和对这场雪的赞美!让我们再读一下这些充满感情的语句!雪后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多媒体展示)他们的真的能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这场雪下的如此之大,在没下之前肯定有征兆,请同学们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天气变化的?

5(1)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了什么?“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小组合作)(2)有经验的老农总结出了这样一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被”是什么意思?这条谚语是什么意思?(小组合作)

6教师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里当然会更加的高兴欢喜!

三 揭示课题 总结升华 领会内涵

一场雪使作者如此高兴和激动,这其中必有一定的原因,大家想知道吗?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峻青在1962年胶冬半岛的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业恢复生产,所以这场雪是一个丰收年的信号,作者为此而高兴。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

四 感情朗读 整体回顾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五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借景抒情法,以《大雨》这题写一篇小作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

18第一场雪

雪前 天气骤冷 雪中 大雪纷纷 雪后 景美人欢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冷 大 美 欢

第3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技能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学习他人。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谈、提高协作能力。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让学生情景表演,综合应用语文,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设计理念: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生如何与别人谈论天气。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并通过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背景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谈了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雪的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 第一场雪 》教学设计

题: 《 第一场雪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注意雪中和雪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通过学文,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接写雪景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场大雪,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峻青的《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板书:前 中 后 联想)

整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具体写雪大是那些段落?

下面,我们直接来学习第4、5自然段。

二 学习新课: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看录像,欣赏“雪后”

朗读课文4、5段(齐读、配乐)

欣赏完着美丽的雪景,让我们随着这美丽的雪景与作者一起进入联想吧!指名读。(划出两句俗语,思考含义)

“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说说它的科学依据。

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雪景、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3)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

2.讨论分段。

(1)、读课文,了解文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本节课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大和雪后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本节课难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雪大的,从哪些方面来写雪后美丽的景色的。

本节课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领悟作者善于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下雪景象。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试着背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你们见过雪吗?雪大吗?雪景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峻青爷爷写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第一场雪

2、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你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1、第一场雪的时间。2、雪下得大。3、雪后景美。4、大雪引起的联想。)

三、共同探究学生最喜欢的部分。

1、雪下得大。你们从哪些地方知道雪大的?小组协作,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让学生进入情境。课文是怎样把这场雪的“大”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一、课前谈话:一朵花儿真奇怪,每到冬季它就开。无根无种无人栽,只从天上飘下来(雪,喜欢雪吗?为什么?)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到胶东半岛欣赏了那里的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来感受第一场雪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场雪》。

1.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一:雪下得大而美 生二:雪后的景色美

生三:能给明年的庄稼带来丰收

2.看来你们的收获还不小,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在这一段(雪中)有没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开始读吧。

3.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得车来,你们一定有很多体会。来,说说看。

(1)再次走进雪中,鹅毛般的雪花从天上往下飘,很美。(纷纷扬扬)

(2)我们仿佛听见雪花簌簌落地的声音,还听见树木枯枝咯吱一声被压断了,感觉到雪下得特别大。

你说得这么好,相信你读得会更好,来读一读吧!(老

师评价)

这场雪下得真大,咱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放课件

你看这场雪,开始时还伴着小雨……(男女同学比赛读)4.这第一场大学啊!整整下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迪口镇中心小学 张水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后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可都见过下雪?在哪见过?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下雪也往往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场雪》。大家喜欢不喜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大家预习了课文,请你告诉老师,你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

1、谁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老师,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只有这些吗?你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再说一遍。能不能更简单些?有没有别的说法?谁听出来了,他们的发言有什么区别?

2、根据这位同学的说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分几部分?(课件)

3、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四部分中,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下雪段 先指名说——后举手表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