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阳节的诗词
第1篇:九重阳节的诗词
九重阳节的诗词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出自盛唐诗人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九日登高》;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九日登山》;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九日》;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出自元代诗人卢挚的《沉醉东风·重九》;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出自明代诗人文森的《九日》。
第2篇:九诗词练习
一、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3.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4.请你依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依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段不少150字的描写片段。
5.《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6.你还能默写出哪些描写沙漠的诗句?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三、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4.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6.按提示默写诗句。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7.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 8.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 9.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
四、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文的体裁属于,浣溪沙是。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仔细品味这首脸炙人口的小令,回答问题。
(l)“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答:(3)“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答:
五、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5.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2)琼楼()(3)绮户()(4)婵娟().....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欢饮达旦()(2)把酒问青天()(3)高处不胜寒()(5)但愿人长久()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2),何似在人间。(3),月有阴晴圆缺。(4)但愿人长久。8.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1)(2)(3)9.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是。
哲
理的句
子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5.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2)琼楼()(3)绮户()(4)婵娟().....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欢饮达旦()(2)把酒问青天()(3)高处不胜寒()(5)但愿人长久()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2),何似在人间。(3),月有阴晴圆缺。(4)但愿人长久。8.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1)(2)(3)9.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5.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2)琼楼()(3)绮户()(4)婵娟().....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欢饮达旦()(2)把酒问青天()(3)高处不胜寒()(5)但愿人长久()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2),何似在人间。(3),月有阴晴圆缺。(4)但愿人长久。8.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1)(2)(3)9.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2)(3)
六、如 梦 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2)作者采用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第3篇:诗词欣赏九
雪莲
奇灵集秀踞高寒,上帝垂涎每欲餐。玉托晴空形灿灿,丹浮艳朵影珊珊。风姿雅蕴清平舞,气质珍藏壮景观。雪顶霄光编夜锦,星辰替傲觉心宽。秧针早已绣新词
东风吹水绿参差,又是千金一刻时。大块文章铺似锦,小康光景艳如诗。未闻布谷催歌壤,惟见提壶酌酒卮。不识不知农妇巧,秧针早已绣新词。
李清照
易安居士善诗文,出阁随夫恩爱薰。编撰极精金石集,世间绝唱古今闻。江姐
红岩洞内出英雄,沥胆披肝向党忠。铁监豪吟三部曲,囚歌高唱五星红。木兰浩气千秋凛,江姐坚贞万古崇。烈火焚烧浑不怕,挺身就义亦从容。张海迪
海迪心红志未摧,坚强毅力响春雷。学堂难入文思涌,英语易修翻译裁。闪烁烛光明环宇,切磋国事亮高台。椅轮架上精神爽,勃勃英姿美誉恢。戴碧蓉
舍己救人戴碧蓉,火车滚滚疾如风。千钧一发两孩险,万目众睽九老恫。急不宜迟惊女现,突飞猛进向车冲。学童得救自残废,碧血丹心美德宏。秋瑾
鉴湖女侠女中豪,少渡东京学业高。国易难堪伸大志,邦安仰仗出宏韬。拼将十万头颅血,摧毁三山帝匪巢。谱出诗篇歌爱国,从容就义大功昭。
赠从农门生
门生无愧土专家,
第4篇:《诗词入门九》
九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
在辨四声的基础上学会了辨平仄,就可以学平仄配置的规则了。学这规则,最好从学平仄标准句式开始。所谓标准句式,就是一句诗的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也就是理想的句式。但作诗为照顾字义,允许在非关键的字眼上有条件地变通,所以不论前人今人所作的格律诗,许多并非标准句式。但是学平仄配置,则应从学标准句式开始。好象学打麻将,学会了“推倒胡”-----怎么把万、条、饼等配成胡、将等简单的规则,再学什么“一条龙”、“清一色”、“门前清”等算翻的复杂规则就有基础了。就平仄配置的规则而言,它比麻将规则简单得多,但运用到做诗上,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还包含有关文学修 养的许多问题。
学标准句式,先要懂得诗句的音节,格律诗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节奏,是通过诗句中音节的平仄上下交递、左右回环体现出来的。五言诗句有三个音节:头两字叫头节;中间两字叫腹节;最后一字叫脚节。七言诗句比五言多两字,也就是多一个音节。这个音节是在最前头的,叫顶节,其后各节名称同五言诗句同,依次为头节、腹节、脚节。标示如下:
五言诗句
第5篇:重阳节诗词
重阳节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诗词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诗词 篇1
1.《重阳阻雨》
作者: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2.《九日送人》
作者:刘昚虚
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
同舟去未已,远送新相知。
流水意何极,满尊徒尔为。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3.《九日宴》
作者:张谔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4.《九日》
作者: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5.《九日作》
作者: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6.《重阳日即事》
作者: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7.《九日登高》
作者:严维
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
汉浦浪
第6篇:重阳节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