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探析论文

2022-11-01 08:05:3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探析论文

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每年招收的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对班级的管理,也是对学生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占有重要部分,因为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强,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班级管理出现松散和混乱的现象。班集体的混乱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给也会影响班干部的自信心,对整个大学的成长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班级管理的问题得到改善。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班级管理营造出的成长环境功能对学生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班级管理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同时也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是为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班上的学生一起合作,形成良好的班风。良好的课堂风气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同时成为了目标的终端实现者。班级管理可以防止出现一些不良的气氛传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不断提高课堂的凝聚力。在班级里要多举办一些多样化的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师生之间提供相应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激发。

二、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招生,大学生的数量逐年的增加,辅导员的责任也逐渐增大,面对无比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对班级很难做到全面的管理,这需要培养一些班干部来帮助自己的管理班级。通过优秀的班干部来对学生的动态及时的进行管理,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优秀班干部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班级凝聚力不强

一个比较优秀的班级拥有良好的凝聚力是前提,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同时,我们要树立团队意识,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努力实现共同目标,集体的荣誉是共同努力的方向。通过对一些大学生的调查和了解,他们觉得自己的班级是团结、相互信任的,在班级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具有较高的参与度,但是因为集体的归属感不强,导致班级内的凝聚力不强。

(二)班干部选拔制度不科学

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管理班级的重要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与班干部有着一定的联系。然而,高校中部分班级中的干部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班级管理的效果不理想。有些班级的教师在选拔班干部的同时,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第一印象来进行判断,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出现选择的班干部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造成班干部在班级内没有一定的威信,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三)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比较低

大学生刚入学之后,班干部会逐渐的开展相应的活动,一般都会借鉴传统留下来的活动,但是因为班干部的经验不足,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也比较枯燥,使参加的学生感到很失望,产生这种思想导致班级再次举行活动的.时候,班级内的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这使班干部组织活动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导致班级内的活动逐渐减少。

三、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探析

(一)增加班级凝聚力

班级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有着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班级的凝聚力是班级环境的核心,通过在班内组织相应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集体与个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和联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开展集体活动时,班干部要发挥出自身职能的作用,对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不断提升班级内的凝聚力。

(二)优化班级干部选拔制度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基石,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保障,老师在各项管理的指令实行都需要班干部来进行传达和落实。所以,在班级内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要采用科学的制度来进行制定,选拔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充分了解,使其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中的力量,为集体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在选拔过程中,要选择责任心较强、群众基础好、组织能力强、工作积极的学生作为班干部,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三)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级内,教师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中的各项管理做到精细化管理。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方式,促进班级管理的效率提升,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在教室管理班级的同时,及时料及学生学习思想情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并举行全体学生的班级会议,与学生讨论班级制度的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包括:团支部工作制度、考勤制度、课后活动制度、评奖方法等。明确班级管理制度后,班主任应严格监督和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引导学生自觉的遵守和维护班级管理制度。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班集体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较强的力量,可以为自身和班级内的同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格。与之相反的是,凝聚力不强、缺乏正气的班级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辅导员需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班会或是讲座的方式,宣传班级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班集体的重要性。

(五)提升班干部的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

在班级内选取班干部,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班委成为班级管理者和协调者。班委在师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日常的生活中,班干部也扮演着引导和激励其他同学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级是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比较重要。只有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宽与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2]田大为.关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3]康斌.大学班级管理与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第2篇:初中班级管理问题论文

如何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

安徽省长丰县车王中学甄华丽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它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如何做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有效呢?根据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我们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们要勇于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

二、班主任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应努力改变自我,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1.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在政治观上,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在人生观上,必须养成“多做贡献,少讲索取”;在职业观上,做到时刻为学生服务,对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有敬业精神;在道德观上,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模范。

2.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①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平。即充分了解、研究和掌握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多学习有关教育、心理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②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

3.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①改变自己的心理认知。即在管理实践中应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角色,要掌握初中学生心理,会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等。②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③完善自己的个性。④建立和谐、互爱、互尊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教师关系。

三、完善和加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还有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加强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碰触年轻的心灵。”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有效沟通。班主任要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学生成长的需要走近学生,欣赏学生,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2.尊重个性。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其特长是做

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点,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

3.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就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激励机制。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班主任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实行目标激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定目标,要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第二阶段实现目标,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鼓励学生把目标落实在勤学敏思的实际行动上。第三阶段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5.约束机制。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是尊重人、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重,这势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有着一定负面的影响。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用班规班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教育和处理并重,先教育后处理的原则,努力实现严宽结合、情理并重,引导学生走健康的成长道路。

6.营造和谐、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编织着自己对未

来的美好梦想,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与班规、校规相悖的举动。这时,教师不要贸然地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横加指责,要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去问清缘由,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化,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

7.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对于工作不得法的班干部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三、结论

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因此作为每一位班主任都要认真思索并总结管理中的经验和方法,探索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的管理方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他们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将来走向社会、面对竞争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第3篇: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高校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集体,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亟须我们认真探讨关于班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2-002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高校在逐年扩招,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这就对高校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包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且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须我们认真研讨解决。

一 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未完,继续阅读 >

《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探析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探析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