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1篇:简单推理教案
第十六讲 简单推理
【知识概述】
小文比小林高,小林比小佳高,那我们可以推断,小文一定比小佳长得高,这也是一种推理。与前面推理题不同的是,这种推理解答时不需要或很少用到计算,而要求我们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做推理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认真分析,为了找到突破口,有时先假设一个结论是正确的,然后验证它是不是符合所给的一切条件,若没有矛盾,说明推理正确,否则再换个结论来验证。
【例题精选】
例题1 红红、聪聪和颖颖都戴着太阳帽去参加野炊活动,她们戴的帽子一个是红的,一个是黄的,一个蓝的。只知道红红没有戴黄帽子,聪聪既不载黄帽子,也不戴蓝帽子。请你判断红红、聪聪和颖颖分别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思路点拨:从已知条件中可知,“聪聪既不戴黄帽子,也不载蓝帽子”是个关键条件,因为3个人戴的帽子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因此排除黄、蓝两种颜色,聪聪只能戴红帽子;又根据“红红没戴黄帽子”可知红红戴蓝帽子,因此颖颖只能戴黄帽子。试一试
爸爸买回3双袜子,其中2双是花袜子,1双是红袜子,爸爸塞了一双花袜子给妹妹,又塞了一双红袜子给哥哥,把剩下的1双藏在自己手中,让兄妹俩猜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就把袜子给谁。你们说,谁肯定会猜对?
例题2 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分别涂有红、绿、黄、白、蓝、黑六种颜色,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判断出这个正方体每一种颜色对面各是什么颜色吗?
黑红白绿黄红蓝白黄
思路点拨:如果直接思考某种颜色对面是什么颜色比较困难,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想想某种颜色对面不应该是哪种颜色。
从图(1)中可看出红色的对面肯定不是黑色和白色;从图(2)可看出红色对面肯定不是黄色和绿色,所以红色的对面是蓝色。
从图(2)可看出黄色对面肯定不是绿色和红色;从图(3)可以看出黄色对面肯定不是蓝色和白色,所以黄色对面是黑色。剩下的白色的对面肯定是绿色。试一试
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有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如下:
134126523
这个正方体每个数的对面是什么数?
【练一练】
1.黄颖、李红和马娜都穿着新衣服,她们穿的衣服一个是花的,一个是粉红的,一个是蓝的。已知黄颖穿的不是花衣服,李红既不穿蓝衣服,也不穿花衣服。她们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2.某班学生中,如果有红色铅笔的人就没有黄色铅笔,没有红色铅笔的人有蓝色铅笔,那有黄色铅笔的人,一定有蓝铅笔吗?
3.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有A、B、C、D、E、F,根据它三种不同的摆法,判断这个正方体每个字母的对面是什么?
CBADEBAFE
4.把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编上1——6六个数字,现在用这样的四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相对两个面分别是几和几?
15132 2414
第2篇:简单推理教案
简单推理
知识要点
一道算式题都是用运算符号和数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图形算式,就是在算式中用图形来代表不同的数,要我们通过计算把图形所代表的数求出来。解答时,要根据加、减、乘的意义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来解答,通常要用分析法、代入法、推算法等。
典题解析
例
1、☆、○、□各代表什么数字?
☆+☆+☆=18 △+☆=14 △+○+○+○=20 ☆=()○=()□=()
练习1:
1、△+○=24 ○=△+△+△
△=()○=()
2、○=△+△+△+△+△ ○×△=20 △=()○=()
例
2、找出下面式子中☆和△各代表什么数。
☆+☆+☆+△+△=22 ☆+☆+☆+☆+☆+△+△=30 △=()☆=()
练习2:
1、□+□+△+△+△=21 □+□+△+△+△+△+△=27 △=()□=()
2、□+□+○+○=14 □+□+○=11 ○=()□=()
3、春节到了,爸爸买了2只鸭、1只鸡共付33元,如果买2只鸭、3只鸡要付51元,问一只鸡和一只鸭各多少钱?
例
3、找出下面式子中□和△各代表的数。
□+△=9 □+□+□+△+△=25 △=()□=()
练习3:
1、□+□+△=16 □+△+△=14 △=()□=()
2、☆+☆+○=10 ☆+○+○=8 ○=()☆=()3、1只菠萝的重量+3只梨的重量+2只桃的重量=140 1只菠萝的重量+5只梨的重量+2只桃的重量=190 问:一只梨重()克。
例
4、☆、○、△都不等于0,○代表的数是几?
○×△=☆ △+△+△=☆-△-△ ○=()
练习4:
1、☆、○、△都不等于0,△代表的数是几?
(1)○×△=☆ ○+○+○=□-○ △=()
(2)☆×△=○ ☆+☆+☆=○+☆ △=()
2、☆、○、△都不等于0,○代表的数是几?
○×△=☆ △+△+△=☆-△-△ -△ ○=(例
5、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
△+□=5 △+○=6 □+○=7 △=()○=()□=())
练习5:
1、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
☆+○=3 □+○=4 □+☆=5 ☆=()○=()□=()
2、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
○×△=24 ☆×□=45 □×○=40 △×□=15 ☆=()○=()□=()△=()
例
6、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练习6:
1.□+□+○+○=38 □+□+○=22 □=()○=()
2.□+□+□+△+△=52 □+□+△+△+△=48 □=()△=())
第3篇:《简单推理》教案
《简单推理》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推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单推理》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捕捉有效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见本期附赠的光盘),盒子一个,记分牌、筐子各两个,带有1~1O数字的红、蓝圆片各1O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推理
1、请幼儿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
2、小结:刚才我们都猜是小画片,这不是乱猜的,我们是根据得到的信息才猜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环节的猜想,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先让孩子漫无边际地猜,幼儿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答案的;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但幼儿从中感悟到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教师的再次提示下,幼儿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并从中领悟到“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
二、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
1、教师放映
第4篇:一年级简单推理教案
一。课题:
简单推理,数学基础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教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进行有根据的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到问题的正确
答案。
三.教学过程
①引入方式
②新概念如何讲
③例题
1. 小红,小青和小兰个从家里拿来了些书,小红说:“我比小青多5本。”小青说:“我比
小兰少6本。”她们三个人谁的数最多?谁的数最少?
解析:
根据小青说:“我比小兰少6本。”可以认为小兰比小青多6本,再根据小红说:“我比小青
多5本。”就可知道小红,小兰都比小青多,也就是小青最少;再根据与小青比,小红多5
本,小兰多6本,就知道小兰最多,顺序是小兰﹥小红﹥小青。
2. 妈妈买了3本书。妈妈对小强说:“《生命的起源》比《成语故事》厚,《小学生天地>
比《成语故事》薄,《生命的起源》比《小学生天地》厚,这三本书,哪本书最厚?哪本书
最薄?
解析:从《生命的起源》比《成语故事》厚,和《生命的起源》比《小学生天地》厚可
以看出《生命的起源》最厚,《小学生天地》比《成语故事》薄,可以看出《小学生天地》
最薄。
3. 小东,小南,小西,小北四兄弟在比体
第5篇:简单的推理教案
简单的推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有许多内容,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基本上能推断出正确答案,但对推断的理由,在清晰、有条理的表达上需加强练习。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着重强调用数学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猜一猜
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朵花,谁能猜出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泛猜)盒子里的花儿的颜色是确定的,为什么你们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答案?
……
师:好,
第6篇:大班数学简单推理教案
大班数学简单推理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简单推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简单推理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捕捉有效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见本期附赠的光盘),盒子一个,记分牌、筐子各两个,带有1~1O数字的红、蓝圆片各1O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推理
1.请幼儿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
2.小结:刚才我们都猜是小画片,这不是乱猜的,我们是根据得到的信息才猜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环节的猜想,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先让孩子漫无边际地猜,幼儿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答案的;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但幼儿从中感悟到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教师的再次提示下,幼儿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并从中领悟到“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
二、初步获得简单
第7篇:关于简单的推理教案
关于简单的推理教案
关于简单的推理教案
简单的推理(一)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09页例题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就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第8篇:简单推理解决问题
《简单推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天兴小学:任志国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认识推理,感受推理的重要性,学习推理的一些简单方法,为本单元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打下基础。
2.通过经历观察、猜测、判断、验证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和全面性。
3.在自主研究和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挑战自我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感受推理的意义及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推理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受推理过程
1.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任老师的年龄。2.再根据两条信息判断老师的年龄。
(1)出示:今年的岁数正好是4的倍数;任老师已经工作10年了。(2)学生分析并汇报。
3.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猜测、分析、判断等过程得到了任老师的年龄,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推理,生活中经常会通过推理来解决问题。
4.板书:简单推理
二、运用推理解决问题
1.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理。(1)出示:情景图1
(2)思考:这是一辆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大巴车,如果这两个人要从此地到上海,他们能搭乘这辆大巴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