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伙伴》教学设计
第1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拨开”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吗?那能说说你们平时和自己的好伙伴在一起都干些什么呀?(学生自由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题目也叫做《好伙伴》(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呀?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课文再读一边,边读边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接下来,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大屏上生词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师正音。并向学生解释“巡逻、焦急”两词的意思。齐声一个词两遍读。
二、认真读课文,感知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
2、(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指名分段读课文。
3、师生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通过的课文文中的好伙伴分别是谁呢?(指名回答,师板书:马哈多、猎狗、乌鸦)是追问:那马哈多的这两个好伙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三段)
(1)、通过文中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猎狗的机灵,发现了受伤的乌鸦,以及体会马哈多对乌鸦的关心爱护,养好了乌鸦的伤。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他们的轻松、愉快)
5、质疑:可是,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是什么是呢?(生回答)(1)如果是我们心爱的猎狗不见了,我们会怎样呢?那下边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与牵挂。(马哈多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的了一场大病,心想猎狗你究竟去哪里了?
6、教师小结:是啊,心爱的猎狗不见了马哈多是那么的着急不安,就像是去了亲人一样。那最后猎狗找到了没有呀?(找到了)马哈多是怎么找到猎狗的?
(1)猎狗丢失后乌鸦有什么异常?(马哈多坎肩乌鸦飞进飞出,焦急不安并且把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都叼走了)(2)师质疑,焦急不安什么意思啊?哪么乌鸦把肉掉哪里去了呢?是不是自己偷吃了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因。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七、八自然段。那同学们你们从乌鸦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乌鸦非常关心、、、、、)
7、讨论:
(1)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2)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地留下眼泪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3)是引导学生体会马哈多的内心世界,感受两个好伙伴见得互相友爱的深情。
(1)猎狗失而复得。2)马哈多为两个伙伴之间的真诚情意落泪。
三、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伙伴才可以称为“好伙伴”(1)在困难时互帮助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2)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3)在快乐时可以一起分享的伙伴可以称为好伙伴。
2、师小结;其实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真诚的感情,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别人的爱,也懂得付出爱,表达爱。所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今后我们要真心的对待它们。
第2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8* 好伙伴
-------孙瑶小学
张学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以读促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给课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用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3、画出你最欣赏的句子,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
4、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你应该怎样对待你的伙伴?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二、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三、感人的故事总让人心灵神悦,爱不释手,接下来我们来自选文段读课文,读出你体会到的情感。
1.朗读
(1)听配乐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感动的原因。
中速、轻松愉快地朗读文章的开头,好像你自己带着猎狗在林子里巡逻一
样。(面带笑容)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品读析句,交流感动
(1)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A、学生读后谈感动,并说说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指导学生重点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B、师小结: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
A、学生读后谈感动。
B、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C、指导朗读:读出幸福、开心的语气。
D、师小结: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
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哪些波澜呢,举例)
A、学生读后谈体会。
B、变换角色体会: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C、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D、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担心牵挂之情。
(4)“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
A、学生读后谈感动。
B、理解 “焦急不安”的意思。C、指导朗读:读出焦急不安的语气。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顺便课件出示: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读读这两句话,说说“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一样吗?
D、师小结: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A、学生读后谈感动。
B、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一次一次”的?
C、师小结: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A、学生读后谈感动。
B、创设情境: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此时此刻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四、研讨课文,领悟主旨。
1、现在你知道谁是谁的好伙伴了吗?
2、他们之间都有怎样的感情呢?(互相牵挂、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3、你想对三个小伙伴说些什么吗?
五、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1、教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伙伴”的理解吗?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伙伴”的理解按照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 伙伴就该„„ 伙伴就该„„ 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六、歌曲升华
1、教师: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2、学生在歌声找到自己的好伙伴,并向自己的伙伴说出心里话。板书设计
8*好伙伴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用心去交
幸福开心
互相牵挂
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第3篇:《好伙伴》教学设计
《好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教学重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难点: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
第4篇:《好伙伴》教学设计范文
《好伙伴》教学设计范文
《好伙伴》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护林员马哈多带着猎狗在山上救回一只受伤的乌鸦,帮它养好伤;乌鸦叼肉给掉进枯井的猎狗吃。故事真切感人,赞美了人与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孩子们,相信你们都有
第5篇:《三个好伙伴》教学设计
《三个好伙伴》
宫献伟
诸城市密州街道大华小学
教案背景: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新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德国古典美学家曾提出“艺术就是游戏”的观点。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性。游戏活动能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从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发现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好办法。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教学课题:三个好伙伴 教学方法:
教法: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把美术学习与游戏活动紧密相连,采用以游戏法、情境激励法为主,尝试法,谈话法等为辅,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愉悦表现,在游戏情境中尽情体验美术的魅力。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教给学生的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在合作中尝试
第6篇:《好伙伴》教学设计范文
《好伙伴》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伙伴》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好伙伴》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护林员马哈多带着猎狗在山上救回一只受伤的乌鸦,帮它养好伤;乌鸦叼肉给掉进枯井的猎狗吃。故事真切感人,赞美了人与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
第7篇:《三个好伙伴》教学设计
《三个好伙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个好伙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个好伙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学生能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间色的秘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增强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绘画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
运用三原色进行想象画创作。
教学用具:a4纸、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原色。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色彩大家族中的三个好朋友,他们组合可以制造各种色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生:红红,黄黄和蓝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这三个好伙伴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呢?(三原色)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三种颜色(红、黄、蓝)叫三原色呢?
生
师: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
第8篇:《三个好伙伴》的教学设计
《三个好伙伴》的教学设计
《三个好伙伴》的教学设计
《 三个好伙伴》是湘美版二年级下学期的一课,本课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观察、感受和体验三原色,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自主的绘画方式大胆地表现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过程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安排:
活动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观察发现,寻找新知——欣赏感受,获得新知——巧设质疑,交流讨论——出示作品,托展思维——活动体验,巡视指导——展示作品,讨论评析——儿歌小结。
活动二,欣赏评述——创作表现——讨论平析。
活动一:
可以通过从卡通形象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好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卡通形象的美和色彩的美。对三原色有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示一张画,并请同学在自然界、生活周围找一找三原色,并谈一谈对色彩的感受。
学生认识三原色后,接着就可以开始吹画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出示吹画的彩色树,让同学谈谈画是怎么绘制出来的,以引发学生对这一技法的兴趣。教师这时可巧设疑问,再让同学互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