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第1篇:《橡皮泥在水中沉浮》教学反思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两年前,我按照书上的图示,让孩子们把一块橡皮泥做成4种实心的形状,然后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橡皮泥质量不好的都软了,实验效果不好。这个学期上课我就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让每个组准备了一桶橡皮泥,在一桶里有很多根同样规格的橡皮泥,我让每组同学从里面拿出四根,然后做成四种不同的形状,再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引导学生观察四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后排开的水量并没有变化,也就是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效果好,结论很容易得出。可是在做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比较试验中,最难操作的就是测量排开的水量。我在500毫升的烧杯上贴上了刻度条,并改变了原有水量为300毫升,让学生用大一点橡皮泥做实验。虽然我觉得准备的很详细,可是还是有几个小组,在实验操作中失败了,我反复思考,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反复的试验中将杯中的水中带出,测的数据不够准确。这一课的记录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记录表的第一项是测“实心团”排开的水量,第二项是测“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其实都是沉的形状,修改成“沉的形状1”和“沉的形状2”。与后面“浮的形状1”“浮的形状2”统一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好。
我想,要上好这节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橡皮泥的体积不能太小,否则排开的水量变化不明显;
2、橡皮泥最好要硬一点的,避免放到水中就软掉;
3、可以自制刻度杯或者刻度板,保证读数更为精确,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第2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育才一小李卓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和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安排一个课前在家长陪伴下寻访小动物的活动,意在通过活动积累体验,在课堂中通过表达自己的体验与困难,在具体事情中解决一个个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并通过模拟寻访进行应用,课后寻访得到再次实践。
本节课的安排是从探究开始,让学生反复思考如何能使沉到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多次试验后得出橡皮泥改变形状后,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多,就越能浮起来。
但是本节课在试课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首先是橡皮泥的选择,通过我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使用的橡皮泥必须是油泥,而不是常用的黏土。但是,采购回来的油泥,存在最大的缺陷是在水中极容易融化,一旦融化就明显出现质量的缺失,导致实验的结果有问题。最后在课堂上,我只能强制性的要求试验时,橡皮泥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十秒。
其次是如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很多学生在操作中很难把握橡皮泥的形状,他们能够想到碗形,空心,但是捏的时候很难控制。这个时候必须考老师亲自去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反复练习,才能在短时间内捏出正确的形状。
最后是观察的结果,很多学生在捏完之后能够将橡皮泥浮起来,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个现象与排开的水量联系起来,最常解释的就是橡皮泥中有空气,这时的解决方法是教师下座位去指导,最好能够在课前将实验的任务布置下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得到了同组老师的大力帮助,使得我在备课中收货满满,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仍然非常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老师。
第3篇:《橡皮泥在水中沉浮》教学反思范文
《橡皮泥在水中沉浮》教学反思范文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两年前,我按照书上的图示,让孩子们把一块橡皮泥做成4种实心的形状,然后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橡皮泥质量不好的都软了,实验效果不好。这个学期上课我就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让每个组准备了一桶橡皮泥,在一桶里有很多根同样规格的'橡皮泥,我让每组同学从里面拿出四根,然后做成四种不同的形状,再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引导学生观察四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后排开的水量并没有变化,也就是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效果好,结论很容易得出。可是在做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比较试验中,最难操作的就是测量排开的水量。我在500毫升的烧杯上贴上了刻度条,并改变了原有水量为300毫升,让学生用大一点橡皮泥做实验。虽然我觉得准备的很详细,可是还是有几个小组,在实验操作中失败了,我反复思考,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反复的试验中将杯中的水中带出,测的数据不够准确。这一课的记录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记录表的第一项是测“实心团”排开的水量,第二项是测“沉的形状
第4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篇1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安排了两个实验操作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明白把同一块橡皮泥作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之后,它的重量没有变,体积没有变,那么它在水中的沉浮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个实验活动涉及到测量橡皮泥的体积,为后面测量排开的水量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学生通过测量五种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并从测量的数据中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从而得出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大。
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小组得出的数据是沉的排开的水量比浮的排开的水量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测得这样数据的小组重新测量。我发现:
第一,这些小组的橡皮泥放进水中有一部分就化了,当他们再
第5篇:《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盛元小学 刘永霞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先观察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然后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其能浮起来;进而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开橡皮泥沉浮的秘密: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教参书中的两点建议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这项活动只能用一块橡皮泥做实验。市面上有各种品牌的橡皮泥,教师要多加挑选,选择放在水中不会化掉的橡皮泥做实验,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影响精确度。”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解析如下:
第一,每个组只提供一块橡皮泥做实验。教材第7页插图中橡皮泥的四种形状是先后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的,不要误以为是四块橡皮泥。本课研究的是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体积所引起的沉浮变化,是对第2课中学习的变量控制实验方法的应用。
第二,对橡皮泥的要求很高。学校实验室没有橡皮泥,只好让学生自己准备。我要求学生要买质量好一些的橡皮泥。结果在上课时,有的学生带来的是1元钱的橡皮泥,有的是
第6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范文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范文
1、大部分学生上新课前认为橡皮泥在水中只会沉或者浮,因此本课的开展有必要的。
2、做成空心的形状的橡皮泥未必浮,尤其是饺子的形状学生很难做出,教师要及时指出空心形状的空心含量高才会使橡皮泥浮起来。
3、学生会把排开的水量缩写成排水量。老师要指出排开的水量指的是排开的水的`体积,而排水量指的是排开的水的质量。不能缩成排水量。
4、排开的水量的测量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装置测量会出现测量不准确以及只能测量小体积的物体的排开的水量。因此对教材中的装置教师要进行改进,选择水槽做实验可以测量好多物体的排开的水量,同时用电脑做出很多细线表格能准确测出物体的排开的水量。
5、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最后提问: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你可以解释了吗?如果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怎样造能造出一艘装载量比较大的船呢?
第7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山市镇第一小学 唐风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难点】
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分析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的原因。【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量杯若干个,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激趣导入。
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第8篇:小学科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安排了两个实验操作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明白把同一块橡皮泥作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之后,它的重量没有变,体积没有变,那么它在水中的沉浮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个实验活动涉及到测量橡皮泥的体积,为后面测量排开的水量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学生通过测量五种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并从测量的数据中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从而得出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大。
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小组得出的数据是沉的`排开的水量比浮的排开的水量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测得这样数据的小组重新测量。我发现:第一,这些小组的橡皮泥放进水中有一部分就化了,当他们再用这块橡皮泥做实验时,橡皮泥的重量已经发生变化了;第二,每次把橡皮泥取出,有一部分水会被带出来,这就影响下次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第三,用来测量的刻度杯上的刻度不是很精确,学生读出的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以上因素都会得出不科学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