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第1篇: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干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以“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了“同类合并、相对脚、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与科研互动创新课程体系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教育教学改革涵盖了学科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才能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而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科教师,尤其对刚提升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如何把自己所教的课程不断地改革完善,怎样“以教学促科研、搞好科研为教学”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了“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合理地解决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繁、多、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之间的矛盾。
一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思路来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要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关键。没有科研的支撑,就没有创新型教学,科研可以保证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只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作为刚提升为本科的地方性院校来说,科研水平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难以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作者通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经验,以供商榷。
一是要坚持创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在教学中搞科研,深入钻研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面向生产实际和专业前沿发现问题,寻找课题,以挖掘创新潜能和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搞好科研促教学,将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及科研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引入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此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电力行业特征,采用技能训练资格认定和校企互动方式,使学生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教师、学生深入企业,发现问题,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师生共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创新实践教学与专业技术发展相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将实验室建设成集实验、实习、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工程素质训练、科学研究试验与专业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
二以“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原则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学科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要达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知识点的内涵十分明确,根据专业特征,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最新技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就是指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写,使重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实用。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综合性强,面向工程,与其它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联系非常紧密相互交叉的主干专业课。根据上述特点和要求,对
三实施“三个模块”,采用“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个模块”是指将课程的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三个模块。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在课堂上精心讲解,并通过课外作业、专题研究、实验等其他环节的训练得到巩固和提高;一般内容(主要是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介绍等)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展示、介绍;自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则通过设问、质疑、写读书笔记、小论文的形式得到训练。
“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特征精心选择或设计一个规模大、有代表性、有实用价值,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教学的展开,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到案例中,学到案例中相关的知识,随着课程教学的结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把案例中的相关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本课程选择推出“一个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设计”为全程教学案例,围绕该案例,实施“三个模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展开一个个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四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了“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创建了“三个模块”、“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新方法,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效果显著。一是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实施效果好,课堂教学课时数压缩了28.6%;二是学生通过技能培训,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就业竞赛能力和工作适应性,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三是依托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场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提升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2篇: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干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以“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了“同类合并、相对脚、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与科研互动创新课程体系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教育教学改革涵盖了学科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才能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而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科教师,尤其对刚提升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如何把自己所教的课程不断地改革完善,怎样“以教学促科研、搞好科研为教学”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构建了“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合理地解决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繁、多、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之间的矛盾。
一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思路来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要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关键。没有科研的支撑,就没有创新型教学,科研可以保证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只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作为刚提升为本科的地方性院校来说,科研水平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难以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作者通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经验,以供商榷。
一是要坚持创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在教学中搞科研,深入钻研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面向生产实际和专业前沿发现问题,寻找课题,以挖掘创新潜能和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搞好科研促教学,将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及科研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引入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此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电力行业特征,采用技能训练资格认定和校企互动方式,使学生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教师、学生深入企业,发现问题,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师生共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良性循环。
三是坚持创新实践教学与专业技术发展相结合。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将实验室建设成集实验、实习、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工程素质训练、科学研究试验与专业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
二以“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原则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学科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要达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知识点的内涵十分明确,根据专业特征,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最新技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就是指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写,使重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实用。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综合性强,面向工程,与其它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联系非常紧密相互交叉的主干专业课。根据上述特点和要求,对<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重组,构建了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电力工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如增加未来电力系统、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型电气设备的发展趋势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创新灵感。
三实施“三个模块”,采用“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个模块”是指将课程的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三个模块。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在课堂上精心讲解,并通过课外作业、专题研究、实验等其他环节的训练得到巩固和提高;一般内容(主要是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介绍等)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展示、介绍;自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则通过设问、质疑、写读书笔记、小论文的形式得到训练。
“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特征精心选择或设计一个规模大、有代表性、有实用价值,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教学的展开,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到案例中,学到案例中相关的知识,随着课程教学的结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把案例中的相关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本课程选择推出“一个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设计”为全程教学案例,围绕该案例,实施“三个模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展开一个个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四结束语
本文构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了“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理念与思路;创建了“三个模块”、“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新方法,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效果显著。一是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实施效果好,课堂教学课时数压缩了28.6%;二是学生通过技能培训,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就业竞赛能力和工作适应性,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三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三是依托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场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提升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3篇:高职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高职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普遍关注学生通识性的创新教育,但是对专业性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明确,人才培养实施的具体路径不清晰,且培养手段零散,不成体系;二是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从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等方面拘泥传统,重视显性技能培养,忽视隐性创新素质的培养,偏离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三是对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生成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和实践训练平台建设等协同条件建设相对滞后。本文探索实施“三段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筑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习训练体系,优化建设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条件”,形成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方式和手段,为同类专业乃至其他工程类专业提供可资参考的路径。
一、创新“三段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互融
按照“专业素养养成及创新思维启发阶段、岗位能力训练及创新思维培养阶段、职业能力养成及创新实践锻炼阶段”三段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第二课
第4篇:怎样培养传媒创新型人才论文
怎样培养传媒创新型人才论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化产业化发展为特征的传媒行业正面临新旧媒体融合的全面转型。在这种态势下,传媒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传统的偏重理论或偏重技能的单一型人才,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据估计,中国传媒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达60万,但其中媒体经营管理人才还不到1%。高校作为向传媒业输送人才的主渠道之一,承担着培养传媒经营管理高端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探究高校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我国传媒业发展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文献综述
1.国外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在国外高校中,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较具有代表性。罗颖(2008)提出,美国的传媒教育经历了重术轻学到强化理论研究又向重视专业技能回归的趋势,近年来开辟了新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传媒通才教育,打破各专业课限制,在选修课的设置中把专业课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并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英国更注重传媒人才的“学徒制”在职培训,而大学传媒教育概括来说是重术轻学,而日本则重学轻术,偏重于
第5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论文摘要:
姓名:陈玉婷专业:建筑学学号:10934101
21本文针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针砭时弊的作以详尽分析,确定其重要性,划定创新型人才所需基本素质.同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词:创新人才 能力构成 培养模式 实践环节
谈及人才问题,我们似乎都不陌生。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创新型人才又是科技发展的不竭源泉。由此,其重要性可见一般。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党中央更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那么,何谓创新型人才,又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在此仅代表个人想法,浅谈一二。
一、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
没有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很难实现科技方面的创新提高,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国家综合实力,影响国际竞争力。我国因创新型人才短缺产
第6篇: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系论文
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系论文
摘要: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还要通过信息理论的指导,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信息。
关键词:信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质是其中的基本层面。什么是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即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信息含量、评价信息价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
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
第7篇: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系论文
摘要: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还要通过信息理论的指导,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信息。
关键词:信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质是其中的基本层面。什么是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即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信息含量、评价信息价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
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素
第8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材料]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都在热议“谁是下一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可以在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在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一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在《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一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一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