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减法教学教案

2022-11-12 06:29:1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小鹿的减法教学教案

小鹿的减法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小鹿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想造桥,獐子想铺路,小鹿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好了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而獐子随着岁月的流逝,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它告诉学生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成功、坚持、汗淋淋、浑身、开始、造桥。

2、学习动作关系的句子,在语境汇总领悟表达地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造用。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培养成边读边想地读书习惯。

情感与态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具准备:小鹿,獐子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鹿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来看看它是谁?(小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有关小鹿的故事。

【以图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2、板书课题。(师生共同板书)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出示生词卡片,齐读。

(坚定、岁月、流逝、结实、坚持)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倾听。从低年级起,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课文段意的能力。】

2、那么退却是什么意思?

3、课件出示獐子图片,介绍有关獐子的资料。

獐子: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象鹿,但身体矮小,而且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一带。

【通过图片,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獐子,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獐子的认识】

过渡:了解了獐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

4、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鹿造桥?

5、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具体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

6、看大屏幕,谁能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

7、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哪个词用的好,你读懂了什么?

(汗淋淋)

【在学习课文中,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

8、师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

9、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来看屏幕。

10、出示我会说,读句子,填空。

小鹿累的汗淋淋的。

________累的_______。

【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态,又同时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过渡:小鹿造桥,獐子看到后,獐子会说什么?

11、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一看小鹿和獐子有几次对话?(两次)

12、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读,体会小鹿和獐子的对话,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

13、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的朗读才能展示给大家?

14、谁还想和他人合作读?

15、师生引读。(师读旁白,男读獐子的话,女读小鹿的话)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16、说说小鹿的减法是什么?(相机指导用坚持说话。)

过渡:小鹿的桥造好了,它可以很方便的到对岸去,那么獐子呢?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17、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白了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说话,写话练习。

1、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2、把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的写下来。

3、交流写话。

小鹿造桥

獐子铺路

 

第2篇:《小鹿的减法》教案

《小鹿的减法》教案

小鹿的减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3、学习将句子写具体。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新课

1、交流喜欢的童话故事,出示小鹿图片。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来看看它是谁?(小鹿)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有关小鹿的故事。

2、板书课题。(师生共同板书)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抢读。

2、出示生词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坚定、岁月、流逝、结实、坚持等词语)

3学习文中的多音字(得)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小鹿想造桥,獐子想铺路,但一想到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学生边交流课文内容,教师边板书。

2、用小圆点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那么“整整一年”“退却”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獐子图片,介绍有关獐子的资料。

獐子: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象鹿,但身体矮小,而且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一带。

过渡:了解了獐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

(二)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鹿造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具体描写小鹿造桥的句子,用小圆点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看大屏幕,谁能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指导学生表示时间的词语应放慢速度来读。)

3、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哪个词用的好,你读懂了什么?

(汗淋淋)

4、师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

5、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来看屏幕。

6、出示“我会说”,读句子,填空。小鹿累的汗淋淋的。________累得_______ 石榴笑得咧开了嘴。________笑得_______

(三)品析课文3-7自然段。

过渡:小鹿造桥,獐子看到后,獐子会说什么?

1、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一看小鹿和獐子有几次对话?(两次,师生共同表演两次对话)

2、师:指导学生通过神态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小鹿的坚持和獐子的退却。小组组合作读,体会小鹿和獐子的对话,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

3、师生引读。(师读旁白,男读獐子的话,女读小鹿的话)

4、师:除了獐子的劝说,森林里的小松树,大狗熊和小燕子都来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动物头饰,挑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小鹿和獐子的对话。

5、说说小鹿的减法是什么?(相机指导“坚持”两字的写法,理解词意)过渡:小鹿的桥造好了,它可以很方便的到对岸去,那么獐子呢?

(四)齐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挑学生来说一说?(指名说)体会小鹿银坚持取得了成功,而獐子却一事无成。

四、说话练习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呢?

2、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3、交流写话。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白了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及板书设计

阅读《滴水穿石》和《好睡的鼹鼠》两篇故事 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简笔画

小鹿

造桥

成功(坚持到底)

獐子

铺路

失败(半途而废

第3篇:《小鹿的减法》教案

>教学设计

学校:洛阳市吉利区坡底小学

姓名:崔菊仙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获得成功。故事形式活泼,情节动人,符合学生阅读水平。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并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做事情往往不能坚持到底。进行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做事情有信心,要勤劳,有毅力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随文认识10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字。

2、能力目标:培养朗读能力及默读能力,培养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

四、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理解“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六、课时安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鹿的减法公开课教案

《18小鹿的减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方便、成功、坚持、劝说”等8个词语。

2、初步学习动补关系的句子,在语境中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句子并能应用。

3、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教学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闯关游戏,想做吗?游戏的名称叫生字搭桥。只要你读准老师值得生字词,就能造好一座桥。会读的自己站起来读,比一比谁读的又响又快。

2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18小鹿的减法

学生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小鹿的减法,课文讲了哪两种动物?(板书小鹿 獐子)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听课文录音,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什么事,划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课文讲了()想()))想()。

三熟读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一、教材说明:

《小鹿的减法》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减、桥、汗、劝、抹、剩、坚、持、功、逝”10个会写字,会写“便、功、持、汗、浑、淋、桥、坚”8个字及以下词语:方便、成功、坚持、汗淋淋、浑身、造桥。

2、过程与方法:学习动补关系的句子,在语境中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三、优点:

1.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适合学生练习朗读。教育性强适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评价自己,同时也适合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为了让这节课起到良好的效果,开课我以一张学生喜欢的图片小鹿引课,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学文的的时候,先是从整体入手,让学生从总体有个了解,课文是写小鹿造桥成功,獐子铺路失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张蕴丹

《小鹿的减法》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感兴趣。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多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例如,想象小鹿一天会干些什么,学生在想象、语言描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小鹿的辛苦,与此同时,再指导“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的浑身汗淋淋的”的朗读就容易的多!在突破难点时,我再一次请学生想象小鹿是怎样想的?小鹿在造桥时遇到了哪些麻烦?通过想象。从中明白小鹿只要下定决心,就会坚持到底。在结尾处,请同学们对小鹿和獐子说些话,再想象说话的同时,也是对文章中心的一个升华。

2、始终贯穿一个“读”字,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书。如:默读、齐读、自由读、品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发散思维,悟情明理。

3、将所述内容用简笔画的方式进行板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小鹿造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

送庄中心小学张利静

《小鹿的减法》作为一篇童话故事,我认为教这篇课文要突出三点,即课文故事性强,讲的是小鹿花了很长时间(整整一年),终于造桥成功的故事;教育性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适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评价自己;语言节奏性强,适合学生练习朗读,也适合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在学文的时候,先要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课文是写的是什么(小鹿造桥成功,獐子铺路失败)。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从中发现答案。先是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刚开始他们都曾退却过。课文第2—7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体会。“小鹿终于下定决心”语气要坚定。“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时间的词语读稍慢些,强调时间长、任务重、强度大,要突出“一直”“累得”,作为重音,读重些。接着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读獐子与小鹿的对话,体会语言的运用,注意不同的语气,再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思考,加深理解。在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鹿的减法的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的教学反思

《小鹿的减法》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课文第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体会。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一读第2自然段。“小鹿终于下定决心”语气要坚定。“太阳升起”“月亮出来”表示时间的词语读稍慢些,为了强调时间长、任务重、强度大,要突出“一直”“累得”,作为重音,读重些。接着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画面上,小鹿背着造桥工具,很累的样子,獐子看见了,正在劝告他……然后引导学生读獐子与小鹿的对话,体会不同的语气,再分角色读一读。小鹿和獐子的对话反映了它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讨论,明白小鹿做“减法”的意义。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急于知道小鹿做的是一道什么减法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原来小鹿想造桥,需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一天一天地坚持做下去,

未完,继续阅读 >

《小鹿的减法教学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鹿的减法教学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