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第1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一、认识包公,导入新课
几百年来,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包公”姓包名公吗?(包拯)“公”是古时对人的尊称。你们对包公有哪些了解?
(生交流有关“包公”的资料,一学生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出示课件)这就是影视中包青天的形象。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包公审驴》的故事,去了解他是如何断案的。请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审”字的写法,了解驴能识途的特点?。)
二、依题质疑,初步感知
师:一起读课题。读了题目之后,你们头脑当中有什么疑问?(包公到底是怎么审的驴?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结果如何?)
师:这几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解决。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看看包公审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开始吧!师:读完的同学请找一找有没有难读的地方,难读的字,找出来多读几遍。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难点,也是学习的方法。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生质疑,并引导学生释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看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多。那么在这个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呢?(包公、刘
五、瘦驴、王朝、马汉、小偷、热闹的人、衙役们。)随机理解“衙役”及其写法。
2、看一看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不是在一个地方?(市镇门口 公堂 田庄)
3、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刘五的好驴被偷换成一头瘦驴,他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巧妙地抓住了小偷,找回了好驴。)师:看来这“驴”在故事中举足轻重啊,请围绕驴,给故事的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告驴、审驴、得驴。)
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在你们看来《包公审驴》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请用一个词概括。板书 奇案)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这是一桩奇案,请找到读出来。(出示课件:与此同时……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抽读。这桩案子不仅离奇,还是人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什么叫“闻所未闻”?请齐读这句话,红色的字稍加强调。
写法:作者写人们对案子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案子的离奇,这就是侧面描写。
3、这一案子究竟奇在何处呢?可以结合题目思考。
(审的不是人而是驴。本案的被告是不会说话的驴。齐读课题。)师:驴怎么就成了被告呢?浏览故事的起因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4、那是两头怎样的驴?请默读换驴部分,并用横线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勾好后自己小声读读。
(出示课件)抽读:
A.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B.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师:请用上文中的关键词说说刘五什么样驴被换成了怎样的驴?(刘五那头毛色发亮的驴被换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
写法:为了突出两头驴的差别,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用上这种手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课文中着重描写的是刘五那头好驴,请看屏幕再读这段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对驴的喜爱之情。(抽读,点评并点出关键词,齐读。)
(出示课件)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 “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写法:作者在这里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刘五的驴,还通过写旁人对毛驴的夸奖来衬托出驴的好,这也是侧面描写,值得我们借鉴。
过渡:家里唯一的财产——宝贝似的驴被换了,刘五没法找到小偷,无奈之下便把瘦驴告上公堂。他当时心情如何?
师:请想想,刘五状告瘦驴的话该怎么读才能突出他当时的心情。引读:a、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起苦来:…… b、看着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又气又恨,他愤怒地说到:……
c、想到自己的宝贝驴被换了,刘五十分懊恼,看到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他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
过渡:审奇案就要有奇招,下面我们就深入课文去分析分析:在这桩奇案中,都有谁使用了怎样的计谋?结果如何?(出示课件)
二、品读探究(20分)
师:请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默读课文,并做简单批注。
1、你认为故事中谁用了计?(包公用了计。)
师:面对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计谋的?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请再默读3—11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包公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细细品味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标注出来。
交流探究:⑴(抽读)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师:读了这几句话,你能说说包公一审瘦驴用了什么方法吗?(板书 饿驴)
对这一情节,谁有不明白的地方?
启发:①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审案时为何也要皱眉?
(包公审案也面临着困难。此案并不复杂,但很棘手。所以他要好好想办法。)“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
(驴和马一样能识路,我先饿饿驴,再关它几天,打他一顿,然后把它放了,它准会去找自己的主人。)
师:可见包公是怎样的人?(明察秋毫,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现在你就是包公,请读这几句话。
(点击课件)指导:短短几句话,连用了五个感叹号,可见包大人的威严,读时不仅要强点几个重点词,语速也不能太快。再请男生读。
②包公是“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包公心里的想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故事富有戏剧性。)⑵包大人二审瘦驴又用了什么方法?(抽读说后)(二审驴时打驴。板书 打驴)包公命令打驴毫不手软,说明他办案怎样?(果断)请你再读这几句话,要读出包公的英明果断。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
谁听出他强调了哪几个词,(点出课件)请齐读一遍。⑶打完之后呢?(放驴。板书放驴)
(抽读)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2、包公用这种奇招来审驴,结果怎样?请齐读最后一段(结果抓到了小偷,换回了好驴。)(板书破案)为了抓住小偷,包公故意把驴给放了,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 欲擒故纵计。板书 欲擒故纵)师:读到这儿,你们还有疑问吗? 点拨: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放驴,驴自然会跑回家去,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堂木、并大声喊呢?
(既然在审案,就要有审的架势和过程;况且这消息一传开,就有许多人围观——这不,到了第三天升堂时,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好几百人。包公虚涨张声势,就是要向大家宣告法律的威严和断案的公正;也为了迷惑小偷。)小结:孩子们,这就是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用计的妙之所在:明明想到了办法却不说出来,还煞有介事地升堂,威风凛凛地审理,最后欲擒故纵,轻松破案。师:了解了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能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吗?(板书 足智多谋 断案如神或神机妙算)
师:我想请最能干的男生来扮演包大人,把包公说的话连起来读读。
(出示课件):试读,看怎么才能读出包公用奇招破奇案的威风严正、胸有成竹和沉着果断。抽读,指导读,再抽读。
写法:文中作者抓住包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描写,一个秉公办案的包大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还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
3、故事中还有谁用了计谋?
生:我认为小偷也用了计谋——追问:他怎样用计的?(他用自己的瘦驴换刘五的好驴。板书:小偷 换驴)师:谁知道小偷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偷梁换柱。板书 偷梁换柱)。
师:请大家揣测一下:小偷自认为他这一计妙在何处?
(掩人耳目,失主有一头驴,就不会告自己,自己便可逃脱罪责。)可结果呢?(板书被抓)——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3分)
1、通过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故事中小偷和包公都使用了计谋,小偷把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机关算尽,仍难逃法网;而包公用计谋是为了伸张正义,所以美名传天下。)
2、包公不仅审驴、也审过牛,还审过石头呢,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包公审案的故事,可读《包青天》一书,相信读后你会对包公有更深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7分)
师:包公审驴的过程可谓悬念迭起,妙趣横生,现在咱们分角色朗读审驴部分,再现当时的情景,好吗?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审驴”部分)练读、抽读。
排演课本剧:(要求: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附板书: 包公审驴(奇案)
小偷: 换驴(偷梁换柱)——被抓
饿驴
包公{ 打驴(欲擒故纵)——破案 ↓ 放驴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第2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v加入收藏 v上传资料 v网站地图 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 课件站 教案站 资料站 试卷站
作文站 幼教站 公文站 教案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政治教案 生物教案 地理教案 历史教案 其他教案 通用技术
您现在的位置: 莲山课件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搜索: 搜索标题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3390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最新教案
·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案
· 二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教案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
· 专题五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点击排行
·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
·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
·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 推荐教案
· Task Writing an Advertisement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设计(学程导
· 《斜塔上的实验》2 ·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教学设计
· Unit 7 Let`s go to the flower show ·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学案病句
· 相信未来教案 · 动物运动的形成· 第12课 别把花草弄疼了
·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所有:莲山课件 2001-201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莲山课件]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1-2010 © 莲山课件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05002647号。站长统计
第3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包公审驴》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共有XX名学生,男生XX名,女生XX名,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此类文章,但是,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另外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不足,因而需要教师加大指导力度,课前需要学生的预习,教师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作为补充材料,使学生对文中的主人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
第4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单
位: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教
师:高
燕 科
目:语
文 年
级:五年级
时
间:二00八年十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高
燕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
第5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
第6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语。
2.对比两头驴,体会主人公心情。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
第7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范文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公审驴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
第8篇:包公审驴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