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篇:《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
猫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感知文章内容。相称(châ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â)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ãng)怅然(chàng)2.词语解释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坏事。怅然:不愉快的样子。涩:不光滑。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3、思考问题并回答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根据自家养猫的经历,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3、朗读课文,了解养三只猫的相关情况:来历?有什么外貌特征?性情如何?在家中的地位,结果怎样?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第2篇:《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理解“怂恿、怅然、蜷伏、悲楚、惩戒”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作者对它们不同的态度。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法指导:
1、 课文较长,可用快速默读法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10分钟)
2、 再次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10分钟)
3、 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10分钟)
4、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背诵。(15分钟)
自学导航:
1、 相关链接
①郑振铎: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燕子》一文已编入小学四年级语文。
2、自学步骤
①从“相关链接”中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
②初读课文,把自己了解的大概写下来吧:
3、预习检测
①比一比,再组词。
忘()丛()气()丐()
妄()怂()乞()兮()
②理解词语。
妄下断语
提心吊胆
悲楚:
怂恿:怅然;
探究提升:
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当堂检测:
①给加点字注音
涩怂恿诅骂潜逃
②解释或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畏罪潜逃:
惩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再次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弄明白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为什么“更难过得多”。
2、找出文中的几个关键句子,并体会它的含义。
3、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怎样减少误会。
学法指导:
此次课以小组学习为主,通过朗读、讨论完成相关问题,然后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自学导航:
1、 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写纸条交给老师。)
2、 温馨提示:
①自学讨论时一定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
②在班上展示时可采取多种方式。(对话、表演、讲解、分析均可。)
探究提升:
(一)朗读与感悟
完成课后练习一,填下表:
特点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再思考: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二)品读与赏析
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拓展与延伸(选做)
1、 试着完成课后第三题。
2、 学完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启发吧。
当堂检测:
①以“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为题或以“误解”为话题题,写一小篇文字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全优》或《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老师灵活布置)
刘萧
第3篇:《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4。
【学习难点】目标2、3。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小测:
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怅()然郁()闷一缕()妄()下断语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二、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
1、速度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外形 浑身黄色,很可爱
性情 活泼
地位 宠物
结局 死亡
(二)合作探究
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三只猫,你们喜欢哪只猫,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例;“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找出文中描写“我”对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并说说三只猫各自的结局如何?
(三)归纳总结
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尤其是第三只猫,来得可怜,活得可怜,去得可怜。在整个的回忆三
第4篇:《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意图】让学生说话:此课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教师赠格言、学生拟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深情
难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教学方法】ヒ匝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パ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依照“理解”“品味”“感悟”三步来品读全篇。
二、理解
-1.毖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2.毖生按句式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