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复习课)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2022-11-21 08:35:4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复习课)(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师导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生观看视频--全景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2节:

 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师补充: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4、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

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先来看看将军俑。

四、学习第4节:

 1、生看图(将军俑)

 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读第4节

 3、自己读课文,体会体会将军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

 4、师: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交流:(师评价:威风凛凛、指挥若定)

 5、男生齐读

五、学习第5~9节

 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生自学

(时间允许:两人交流)

 3、第5节

(1)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

(2)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3)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

(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4、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

 第6:骑兵俑 (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第7:车兵俑 (忠心耿耿)

 第8:弓弩手 (箭术高超)

 第9:马俑 (跃跃欲试)

 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生放视频(神态各异)

六、学习第10节

 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可邀请伙伴)

 师评价:能征善战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 勇武干练 思乡心切

七、学习第11节

 1、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八、课外延伸:

 1、师提问: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让我们进入资料室找找答案。介绍资料汇总,举例回复。介绍两个网站。这两个是正规网站,3月11日改版,资料科学可信,还要学会辨别。上网查资料并非解答疑问的唯一途径。

 2、还有两个帖子,也可选择回复。

(1) 请你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 请你看图或观看视频,展开想象,描述你感兴趣的一个秦兵马俑。

 3、生浏览资料,回复

 4、交流

第2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复习课)(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设计理念:

 网络学习是一场智能的革命,也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联系世界的方式,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充分地运用专题学习网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采用网络教学,利用赏读课文、浏览网页、搜集资料、想象交流等符合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充分地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感受文章清楚的条理,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你感觉和往常一样吗?(不一样,在电脑室)

 2、导语:“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法国总理希拉克这样说。今天我们班全体学生和我将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再次到兵马俑现场去看一看。好吗?

 3、复习: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兵马俑吗?(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有一段话,把文章连在了一起,概括了全文,是那一句?出示过渡句(齐读)。

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又能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既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又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们在阅读写作中要重视运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3~12自然段,感受一下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3-10自然段,找一找你发现有多少种兵马俑。(这么多的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

 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你就浏览主题网站上的有关资料,看看图片,听听录音,读读课文,想想这种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说说。也可以模仿模仿动作。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5、小结。

 从刚才的交流看出,同学们不但会学习,而且善学习。让我真的感受到了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我们不得不赞叹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6、出示课文11自然段,齐读。

 7、选一种兵马俑的神态模仿给同桌猜猜。看谁模仿的神态最逼真。

 8、兵马俑就这么多种神态吗?(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省略号)请你再次浏览学习网站,试着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9、交流。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10、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现在已经出土的兵马俑中没有哪两件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每一件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比例与真人的比例一样。

 11、出示视频,大家看,这么多的兵马俑浩浩荡荡,面队这样的兵马俑你想说写什么?

 1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用一二个成语来赞美一下吗?无怪乎1978年3月,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13、出示社会各界赞美兵马俑的语言。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浏览质疑中心,拓展阅读,作深入的研究。

 3、交流。

四、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第八大奇迹

 个性鲜明

 

第3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复习课)(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⒈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⒉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出示图,师问: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⒉把你知道的秦兵马俑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⒈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①读一读,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⒊交流。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⒈学生默读,用横线画出表示神态的词。

 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体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作业:

 ⒈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⒉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课外资料。

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 恢弘气势)  ( 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简说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义教课程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信息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预设流程

 流程说明:本教学设计以放学生独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自读发现、自读体悟、自读品味,相互合作为主,老师只在学生探读疑难处、读悟重点处和读品关键处给予引导与点拨。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入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是这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 14《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鄂教版

14《秦兵马俑》

教案背景:

1.学科: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

3.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写、会用这些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

4.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情感教育: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教学方法

1. 教法: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感悟、交流。

2. 学法: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三大特点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的文字课件,图片等。学生:1.预习课文,认识生字词语。2.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中国结》教学设计(复习课)(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中国结图案,图片。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述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中国结是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我们知道:在商店的(),在百姓的(),在机关单位的();在欢庆申奥成功的(),在归国旅游的(),甚至在孩子们的(),都……装点着中华大地。

 2、质疑:

师: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人们为什么这样喜爱它呢?

二、精读品悟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

①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它为什么这样受宠呢?

②文中有哪些句子激

未完,继续阅读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复习课)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复习课)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