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2022-11-21 08:39:1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ugrave;):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2)则其尤无义理者▲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B.以验其通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而求其理之所安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似是而非者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12.选文先提出▲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和▲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

9.(4分)(1)这样(2)特别,尤其(3)屈服(4)再,又(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2分)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参考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第2篇:《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占很重的一部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篇《读书之法》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SPAN>: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 (2)则其尤无义理者 ▲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勿遽取舍于其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B.以验其通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而求其理之所安 何陋之有(《陋室铭》)

D.则似是而非者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12.选文先提出 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 ▲ 和 ▲ 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

9.(4分)(1)这样(2)特别,尤其(3)屈服(4)再,又(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2分)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12.(3分)读书应熟读精思 读书要先易后难;读书要平心静气,从容处之,不能急躁。

参考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第3篇: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便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读书之法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SPAN>: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然后可以有得尔 ▲ (2)则其尤无义理者 ▲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 (4)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读书之法

1、问题:出现阅读疲劳时,怎么办?

1.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看4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不要让自己的精力耗尽,一定要注意休息才能阅读更长时间。

2.我大致记录了阅读不同类型书籍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注意力开始分散之前开始休息,然后做笔记或思维导图。

2、不同种类的书的阅读方法

简单一点,拿三类比较典型的书为例,:

小说:不分类型以兴趣和精彩分级1-3,1最低,

 1级,注意力20-30分钟左右。2级。1–3小时,大多数书籍3个小时内可以阅读完第一遍,如果超过3小时,一般

分休息一下,吃些东西,看看新闻,再继续。

 3级。非常感兴趣,而且有充分的时间情形下,能1口气读完。上学时看武侠小说和

科幻小说能看一整天,除了睡觉、吃饭和上厕所都在看。

专业性强一点的书(教材、专业材料):

强迫自己能集中注意力20-30分钟(具体时间要看书的类型和当然的体力、心情)然后做笔记或思维导图,在重新清晰一下思路。有时会反复读上很多遍。连岳说过,喜欢读专业书的男人更有魅力。

畅销书:

不超过300页,不过于难懂,基本会在2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朱熹读书

朱熹读书法

2011-01-29 21:41:24

朱熹读书的总原则是:“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会“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才会使书上所言、心中所想、口中欲述融为一体;才会读有所得,“记了无去处”。

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答陈师德》)。这是教诲人们,读书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从不间断,专心于一;经过潜心玩味,体察其理,方为善学。

朱熹还强调,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一病忌;泛观泛从,贪多而不化,不是读书的好方法。他比喻说:“所读书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无见效之理。”有效的方法应是:“只且立下一个简易或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工夫”(《文集·答吕子约》),知序而进,熟读精思,勤奋刻苦,方是为学之真功夫。

朱熹关于读书的意见,由他的学生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1)循序渐进。要求读书要安排一个“简

未完,继续阅读 >

《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朱熹《读书之法》阅读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