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
第1篇: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1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儿童游乐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算出各个游乐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形,如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加数相同”。
其次,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来体会,如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摆一个,在摆第二个,第三个……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时,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
由于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尤其是后进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2
回顾整堂课,有几方面: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充分给了学生的自由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 找一找” 、“ 折一折” 、“ 比一比” 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3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第2篇: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1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儿童游乐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算出各个游乐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形,如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加数相同”。
其次,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来体会,如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摆一个,在摆第二个,第三个……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时,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
由于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尤其是后进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2
回顾整堂课,有几方面: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充分给了学生的自由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 找一找” 、“ 折一折” 、“ 比一比” 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年级认数教学反思3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
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
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第3篇:《认数》教学反思
《认数》教学反思
《认数》教学反思
认数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有了认数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万以内的数都在家学过了,有的孩子很喜欢学认数,因为简单能听懂,所以孩子很容易掉以轻心,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对数的组成,数位的顺序,以及计数单位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作业反馈上来许多问题。
然而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的组成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几百几十》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从370数到430,要求一十一十地数。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拨,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一会拨十位,一会拨个位,比较混乱。所以在教学试一试之前我先从例题的450入手,示范如何从450拨到510,提问490后面是什么数,为什么。接着教学试一试,先明确一十一十地数,你准备怎么拨,确定一次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后,再让学生分组操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引发学生思考“390后面为什么是400?900后面为什么是一
第4篇:认数教学反思
认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数教学反思1
认数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有了认数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万以内的数都在家学过了,有的孩子很喜欢学认数,因为简单能听懂,所以孩子很容易掉以轻心,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对数的组成,数位的顺序,以及计数单位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作业反馈上来许多问题。
然而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的组成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几百几十》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从370数到430,要求一十一十地数。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拨,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一会拨十位,一会拨个位,比较混乱。所以在教学试一试之前我先从例题的450入手,示范如何从450拨到510,提问490后面是什么数,为什么。接
第5篇:《认数》教学的反思
《认数》教学的反思
《认数》教学的反思
认数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有了认数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万以内的数都在家学过了,有的孩子很喜欢学认数,因为简单能听懂,所以孩子很容易掉以轻心,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对数的组成,数位的顺序,以及计数单位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作业反馈上来许多问题。
然而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的组成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几百几十》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从370数到430,要求一十一十地数。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拨,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一会拨十位,一会拨个位,比较混乱。所以在教学试一试之前我先从例题的450入手,示范如何从450拨到510,提问490后面是什么数,为什么。接着教学试一试,先明确一十一十地数,你准备怎么拨,确定一次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后,再让学生分组操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引发学生思考390后面为什么是400?900后面为什么是一千
第6篇:《认数二》教学反思
《认数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数二》教学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数二》教学反思 1
这周把生活数学中的认数二给上完了,这期间我尝试了多种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帮助。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许进步,但是目前我不知道最后的效果能达到多少。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我上课的方式,以及不足和收获。首先入课堂前把教具准备齐全,然后教师以自己的谈话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
总的课堂模式采用集体教学———个别指导———集体———个别。一开始的时候先把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老师这里,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采用加减法教学方式让学生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认数二:基础好的同学我就增加他们已有认知领域的相关2的知识,让他们不仅仅理解,还会发现生活中的二。
基础差的同学减少认识书本上的内容,能点数两至三种物体的数量2,就算完成了他们的学习任务。中等水平的同学就是能够认识数
第7篇:关于认数的教学反思
关于认数的教学反思
关于认数的教学反思
篇一:《认数》的教学反思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
第8篇:认数教学教案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课时划分:(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