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学设计
第1篇:马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大通女中 马晓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以四个特殊之处为亮点,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一年级的,年龄在6-7岁,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学习的随意性比较强,需要老师的督促。
2、学生之间有理解问题的个体差异。【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难点:懂得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意愿。【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采取“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小蝌蚪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落实好本文的教学 学法:朗读法、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懂 得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朋友,瞧,它是谁?(幻灯出示小蝌蚪)快快跟小蝌蚪打声招呼吧!小朋友,你们好!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约好了要一起到池塘边去看看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好吗?但我先要跟大家说一个秘密:我的身体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快快到课文当中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小蝌蚪的头饰与学生见面,并告诉学生一个秘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阅读期待。
二、检查生字,扫清障碍 1.复习所学生字、词语 2.小组比赛读生词
(1)第一组(PPT出示)(有 在 什 么)让学生开火车读,用组词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特别是轻声(什么me)。
(2)第二组(PPT出示)(变 条 灰 迎)用形近字的方式记“变——弯”。(3)采用小老师带读方式复习,再齐读字词卡片。
激励方式:读对的同学可以为小组争光,黑板旁的“小鱼”上游一格,此项激励机制贯穿于整节课。如图所示:
小组: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环节是创设了“小鱼力争上游”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语文。
三、再创情境,启动思维 小朋友们,有一群小蝌蚪生活得很自由,很快活!可是它们也有一件伤心事,它们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儿?要是能找到妈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啊!有一只小蝌蚪很聪明,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看(点击寻人启事)(师边板书)小蝌蚪的这个忙,大家帮吗?小朋友,其实还有很多人也和你们一样热心,它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边听边想: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多亏了谁的帮助呀?(播放朗读课件)
四、精读导学,主动思维
1、“找”
小朋友看得多认真呀!你们一定知道了是谁帮了小蝌蚪的忙?(鲤鱼)是的,美丽的鲤鱼阿姨,可爱的乌龟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点击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说说吧,你喜欢谁?想读好谁的话?
(1)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指名读)(2)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价)(3)理解“迎”意思
请一位到老师这儿来。(师生迎上去)大家看清楚了吗?我们刚才是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的,这就叫做(迎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像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这就叫做——迎上去”。(4)师生分角色读(5)分角色表演
师:多热心的鲤鱼阿姨呀!她告诉小蝌蚪,妈妈长什么样?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帮小蝌蚪们在寻人启事上加上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有了鲤鱼阿姨的提醒,小蝌蚪非常高兴,继续往前游哇游,这时它们遇见了(乌龟)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乌龟在前,小蝌蚪从后面着急地追上去?再来一遍,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那谁能演演那既着急又高兴的小蝌蚪?(戴头饰)谁来演演那只热情亲切的乌龟(戴头饰)?(学生戴头饰表演)(6)师生共同评价
说说她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7)师生共同参与,再次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左边的同学当小蝌蚪,右边的同学当乌龟。(师读旁白)
(8)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的重要特征是什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晴,)又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再补上吧。(出示寻人启事)有了大家的帮助,小蝌蚪更有信心了,它们继续往前游哇游。咦?这是谁的歌声?(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师贴青蛙图)(出示图四及课文内容)。
师:(出示青蛙图)假如你现在就是只青蛙,你能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吗? 师:青蛙是找到了,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青蛙到底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我们还是再看看寻人启事上蝌蚪妈妈的特征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手指寻人启事)鲤鱼阿姨说,蝌蚪妈妈是(生: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却说,蝌蚪妈妈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该听谁的呀?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指名答)
师:睁亮眼睛喽!把蝌蚪妈妈的这四个特征和图好好对照对照。其实,蝌蚪妈妈就是——(青蛙)
师:小蝌蚪也和你们一样聪明,它们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出示图五及课文内容)师:终于找到妈妈了,小蝌蚪该有多高兴啊,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师:谁能读出小青蛙高兴、激动的语气呢?(指名读)师:谁最喜欢青蛙妈妈,来读读它的话吧!(指名读)(9)分角色表演小青娃与妈妈相认的场景
2、“变”
师:小蝌蚪,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青蛙的吗?(摇摇头)它们自己也太清楚。你们看,小蝌蚪有几张自己的照片,想按照成长顺序摆到黑板上问有谁能帮它这个忙?读课文2——6自然段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找找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用横线把它们划出来!
(1)生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2)学生上台排列图片,说说这样排列的理由(3)同桌互相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4)指导书写 “变”字
(5)自由读最后一段。出示插图六及内容)生齐读
师:你们可知道青蛙学会了什么本领?(捉害虫)你们看(课件出示青蛙自述)师: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说、演、贴”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让能力在训练中形成,使情趣在训练中升华,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拓展延趣,超文思维
师:听到你们这么响亮,这么有爱心的宣言,小青蛙他们多高兴啊!你们看,他们给大家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出示感谢信)
师:小青蛙们要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给青蛙们伴奏一下吧!(欣赏歌曲《小蝌蚪》)(师生一起打节拍)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还有青蛙妈妈都成为了好朋友。小动物们都舍不得离开大家,你们也一定会想念这些小动物朋友的,是吗?那么,老师有个好的建议:请大家都来当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吧!(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资源,把环保知识的搜索、宣传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尾巴变短了
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这样的图文并茂的板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形象生动地总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看了板书后,就能回忆起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单位:大通女中
姓名:马晓萍 学科:语文
第2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积累知识,激趣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多媒体课件显示《八骏图》)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谁来说说这幅画的名称?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马,不仅是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墨客的爱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吧!(板书:马 布封)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2.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例:我喜欢家马,因为他驯良而勇毅,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野马,因为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
3.那么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又写了其他七种动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时什么?
2.文章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四人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例:我觉得“教育”用得好,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人类对马的驯养。
(四)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小组合作、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一)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六、板书设计
马 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性
情
:
被
驯良
天然:美(自由)形
体
:
被
奴役
品德:美(和平)精弄
美(匀称)深深同情 神
:
被
玩
形貌:
←─────对比─────→由衷赞美
第3篇:《马》教学设计
17.《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马》(李贺),并拓展另三首托物言志的《马》诗(其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的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并想象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作者生平背景,理解诗人托物言志、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情。
3、能有感情有韵味、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能初步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并能在本课后进行积累。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托物言志的部分。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
一、由题目入手,激趣引入。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以动物名为题的诗歌。请大家看题目,齐读——《马》。提起马,你脑海中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说特点,由教师随机引用诗句说明。)预设答案:
跑得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雄壮健美——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这两句用课件出示)
师: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表达了什么感情呢?我们一起打开书来看一看。
二、学习《马》诗。
(一)教师带领学生感悟《马》
第4篇:《马》教学设计
29、《马》
一、基础达标
1、解决生字词(读一读
写一写)
觑()鬣()剽悍()疆场()驯良()勇毅()
窥伺()
迎合()
疮痍
()
枉然
()阔绰
()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
2、作家作品简介:
布封(1707-1788),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为博物志。
二、设问导读
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3、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三、自我检测
1、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四、巩固训练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
第5篇:《马》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马》教学设计
王学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
3.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些词语。
朴素 勤劳 扎实 耐苦 吉祥
幸福 密不可分 躬耕劳作 啸啸搏击
纵马驰骋
精湛表演 神韵
激荡 忠诚
神奇 生灵 斑斓 敬与爱 马到成功 万马奔腾 骏马雄姿
如箭离弦
扬鞭跃马
一马当先
2、读过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与马有关的词语)
师解说:马是人类很早征服的剽悍的动物,他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数千 年风风雨雨,成为人类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马的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二、配乐朗读,品味情感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生思考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喜爱 崇敬 敬佩 赞赏 尊敬)师板书 赞美
喜爱
崇敬
三、深入理解感悟延伸(
第6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2、启发学生就文中的部分语句或者段落发表自己的见解
3、学习运用对比描写。
【教学设想】
1、多加诵读。
2、体会描写的作用。
3、通过家马和野马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明白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
利与弊。
【教学过程】
一、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学生思考这首诗赞美了老马的什么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马的深厚感情。
2、写出含有马的成语,看谁写的最多。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
4、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用40年的时间写了36卷的巨著《自然史》。
二、第二板块
1、学生读课文,以
的马为格式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勇毅而驯良的马;被人类摧残的马;自由生
第7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重点)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课时]
一课时
[设想]
自学为主,师辅导点拨
一、生自学
1、着重于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先疏通课文,然后查词典
2、结合基础训练,拓展
3、试着做“研讨与练习”
二、师辅导
1、作家作品
2、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马
3、特性(从课文中找)
4、对比另外七种动物
通过比较突出地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讨论你更欣赏哪种马
6、讨论人与马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人呢?
7、质疑“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三、总结科学小品优美散文
第8篇:教学设计:《马》
教学设计:《马》
教学设计:《马》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 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