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说课稿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第1篇:《陈情表》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凤庆县第二中学查文兰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七课,晋代文学家李密的这篇作品,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感人至深,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领悟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同时,对学习下一篇课文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及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知识目标:熟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进退两难的情感,加深对“孝”的认识。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词语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四、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的法
2、教学方法:多读、互动、探究、总结。具体是指反复诵读课文,强化文言字音、字义、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训练,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互动,课堂探究,讨论感悟,最后是课堂总结,背诵课文,布置作业。
3、说学的方法: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4、教具准备:录音机、自制多媒体课件。
计划课时:2课时
五、说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投影本课生字词,主要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后播放朗读带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再听录音,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读错的字词的音纠正过来,并能很好的断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五遍)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这样能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及错误的朗读节奏。
3、提问: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那么,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设计意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到李密的孝心,亲情的可贵。
(四)分析课文
(五)1、齐读第一段。
(六)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领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闵凶之一:父丧母嫁;
闵凶之二:幼弱孤苦;
闵凶之三:家门衰落;
闵凶之四:内外无亲;
闵凶之五:祖母卧病。
5、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设计意图: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上的双向、多项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落实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悲苦的境遇。
(五)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李密为保留名节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五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他会不会认为李密是不想为他效力呢?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分析课文
1、学生齐读第二段后投影以下几个问题,待学生回答后出示参考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3)情以动人,理以喻人。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2、让学生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并投影以下几个问题,待学生回答后出示参考答案。
3、(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范读第四段。
4、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4、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5、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6、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7、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8、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9、(四)分析艺术特色:(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投影订正)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设计意图:学习并把握以上几种艺术手法。
(五)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逐条投影)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通假现象:
4、成语:
5、修辞方式: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设计意图:这样落实了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本课训练练习册中的第4题。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巩固所学知识。
何云
第2篇:《陈情表》说课稿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 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 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 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
2.读懂文意。
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要求: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字字落实。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可参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3.识记字词。
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然后老师点评,补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让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4.鉴赏内容。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本文鉴赏内容确定为两点,一是所陈之情,一是陈情艺术。
对于所陈之情的鉴赏,设想采用读与说结合的方式解决。让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
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讨: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学生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
(三)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题目设计如下: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曾表达,请你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
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所以对此题的要求是:字数不限,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
(四)课后作业
准确熟练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情理
陈以往之情不幸的家世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两难的处境忠孝难两全
陈日后之情不仕的原因先尽孝后尽忠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通过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从而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王会
第3篇:《陈情表》教学案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抒情散文的文体、语言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运用课文中说理、叙事与抒情的浑融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言常识的掌握;作者真挚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
一、课前预习:
1、填空:
(1)、《陈情表》的作者是,一名,字,是人。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由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从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闻名。
(2)、本文选自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3)、“表”是古代向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陈情是表文的特点。自汉代起,应用类文体区分为、表、奏、四种,从写作手法上看,其中前两种以为主,后两种以为主。
2、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夙()遭闵()凶愍()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
强()近茕茕()独立床蓐()
逮()奉圣朝洗()
第4篇:《陈情表》 资料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
①慈父见背(我)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
第5篇:《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4、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 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
第6篇:《陈情表》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学习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情与理的动人之处。
教学流程:(一)1、用3句话介绍作者,2句话介绍背景。
二、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险衅:闵凶:见背:成立:
期功:夙婴:废离:逋慢:狼狈:
宠命优渥:盘桓:乌鸟私情
词类活用:夙遭闵凶臣之进退察臣孝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举臣秀才凡在故老
猥以微贱沐浴清化谨拜表以闻则刘病日笃
2、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3、研读赏析。自由诵读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4、自由诵读第2段: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5、具体研习第3段:A、
第7篇:《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4、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