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022-11-30 08:32:0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军神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情分析:

学生对刘伯承了解不多,有的可能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总之,他们对一些老革命前辈比较陌生,但对课文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通过精读,理解“军神”的含义。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前让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资料,课前先让学生交流资料,了解刘伯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

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 “军神”。

2.板书课题,读题。

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知道谁是军神?

(了解刘伯承爷爷的举手,指名简单介绍。)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二、初读指导

1.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3)理解词语的意思

外科 职员 伤势

不悦

失声„„ 绷带:包扎伤口或患处用的纱布带。伤势:受伤的情况。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担心:放心不下。损伤:损害、伤害。崭新:很新很新的。

(4)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崭新()损坏()

说说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镇定()(5)齐读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理清脉络

第一自然段:求治。

第二自然段:术前。

第三、四自然段:术中。

第五、六自然段:术后。

三、请学生分小节比赛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可以随机解决一部分。

四、作业

1.练习朗读全文。2.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3.情意目标: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的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准备:

112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2.读词语:承受

职员

失声

军医

损伤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中,请你划出沃克医生赞扬刘的句子,并 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如果你在读课文当中,发现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就用笔画下来。还可以把你画下来的句子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1)学生速读课文,找句子。(2)全班交流、朗读、讨论。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一)朗读“求治”部分,体会刘的“镇定”。

(1)指名学生朗读第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2)你从哪句话看出刘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3)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4)分角色读第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导学“术前”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2.你从哪句话看出刘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资料:刘说:“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3.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堂交流(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比较句子(正面描写):

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13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4节,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汗如雨下”“竟”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四)导学“术后”部分

1.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词语、句子。2.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指导感情朗读沃克医生的话。

4.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5.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这一段。

四、扩展延伸

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4.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彼岸。”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到达胜利的彼岸。板书设计:军神

(刘伯承)

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 镇定

不用麻醉药

一声不吭

交谈

数刀数 教后反思:

114掌声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述了身患残疾而又忧郁自卑小英在掌声的鼓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学情分析:

学生对掌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课文的描述,可能不算太熟悉。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反复进行揣摩,理解课文意思。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情意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把课文读通读顺。2.能力目标: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115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

因本课的生字较多,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什么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师巡视指导)2.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要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反馈检查。

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在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4.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师生评议)

5.生字、词语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

回答问题: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6.课文我们都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7.交流不懂的词语。

8.用恰当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可查字典或通过反复读课文理解)鞠躬:弯身行礼。

残疾:肢体、器官或其功能方面有缺陷。持久:保持的时间长。困境:困难的处境。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节,并想想“总是默默地”这个词说明什么? 2.说说“默默地坐着”是什么样子? 3.这里还有个“总是”,你从“总是”知道什么?

4.老师从一个材料上了解到小英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为什么呢?她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自卑

5.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6.朗读指导:小英这个年纪,理应和大家一样,到公园散步,到少年宫学跳舞,和大家一起游戏,可是她总是默默地坐着,多么可怜而自卑的孩子!谁来读读第一节(显示1)?评议,齐读第一节。

三、作业: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1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通过精读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小英在得到掌声前后的变化。(2)使学生明白小英变化的原因并读懂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能力目标: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意目标:交流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例,给学生一些精神粮食。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小英的变化,并使学生明白小英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英是个可怜而自卑的残疾孩子,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4小节:过渡: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小英有了改变。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同学读2-3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有关小英神态、动作的词语。2.讨论:显示: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下。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

练习朗读第二节,体会小英当时的心情。(多自卑的孩子呀!她后来是怎么做的呢?)(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讨论: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体会到什么? 练习朗读第3节(声音低、慢),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她是个自卑的孩子,又是个要强的孩子,最后她决定上去)

3.指名朗读第4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有关掌声的句子。

4.交流:是什么使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又使什么使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走下了讲台? 5.找一找,同学们鼓了几次掌? 6.谁来把第一次掌声读给大家听听? 显示:(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响起的?理解“骤然”

7.讨论: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如果你就在座,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8.谁来把你掌声里想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读好前半句)讨论:“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9.得到鼓励的小英开始讲述„„谁来把第二次掌声读给大家听听? 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经久不息)理解词语,选一选:

1.呼吸时进出的气;2.消息;3.停止;4.休息;5.滋生、繁殖

讨论: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这次,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谁来把你掌声里想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读好第二次掌声)

10.同学们给了我第二次掌声,小英我又会想些什么呢? 11.显示:(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小英:你为什么向大家鞠躬,为什么你还要微笑?

117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激同学们再一次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

12.这是一个深情的故事,让我们也充满深情,在音乐声中读好2-4节。

(二)学习5-6节:这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小英,请大家听老师读5-6小节。

1.范读5-6节,想想小英从此发生了哪些变化?

2.讨论:她不再忧郁,变得怎样了呢?(开朗)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她可能还到了什么地方?她会怎么样?

3.注意开头:“说也奇怪”,奇怪吗?

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练习朗读。

4.从小英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 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也可以谈谈自己周围的人。说说,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师简单小结:为自卑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为痛苦„„让我们牢牢记住:人人都需要爱。当我们接受别人爱的同时,不要忘了把爱献给更需要的人。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和掌声有关的书签制作。

板书设计:掌声

身处困境

需要

珍惜

掌声(鼓励、关心、帮助„„)不要忘记

献上 教后反思:

118金子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说的是皮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他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获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以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明朗,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够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本课生字比较好认,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认读记忆方法,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没有什么困难。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中认读生字词,对不明白的问题在上课时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同朗读课文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朗读课文,理解字词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从中感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蜂拥而至”、“若有所悟”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学投影、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119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知目标:(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2)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故事发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代表了什么?

2.板书课题,读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课文中的“金子”讲的是做戒指的金子吗?这金子是什么呢?文章写得失?怎么一回事?)

二、初读感知:

1.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生字词。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建议。

(4)刚才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些?

3.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彼得想到哪儿去淘金呢?淘到金子了吗?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你是从哪个词知道人很多的?

2.你能从字面上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描述:这么多的人他们来到河床上挖出了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是——

4.彼得也就是这么绝大多数中的一个,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跟随彼得一块去看看。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坑 彼 甘 附 钱 盆 软 扮 买实

2.生自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指名自由说

4.练习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情意目标:从中感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120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词语,认读。

彼得

大坑

甘心落后

附近

买地

金钱

倾盆大雨

松软

装扮

扫兴

即将

谋生

唯一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埋头苦干

若有所思

不无骄傲

2.回忆课文内容,选用几个词语,练习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1、2自然段,“走近”彼得。

1.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有什么体会?

2.出示关联词语,学生练习选用一个或两个来说。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师相机板书: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扫兴离去

不甘落空埋头苦干

3.有声有色的再读课文,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好。

(引导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读好课文:边读边想象,读得能让我们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表情,想象到文章里的情景。)

4.指读第一、二节课文,引导评价。

5.齐读课文,引导想象彼得此时的失望心情。

三、品读课文3~6自然段,引起共鸣

1.师简要过渡:是啊,埋头苦干几个月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彼得深深的失望了。因此,当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带着无奈的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谋生了。

2.那么,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大家快速默读4、5、6自然段。用“——”画出彼得看到的情景,用“~~”画出彼得的想法,用“()”括出彼得所做的语句。

3.交流:(读句子,说说彼得的梦想,体会“若有所思”的意思。)

4.出示插图,引导观察想象,完成填空。

为了实现梦想,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田地理长满了美丽娇嫩的鲜花,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步指导:(1)引导想象彼得是怎样平整土地、选择花苗、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2)引导学生想象如今花圃里的鲜花是如何美丽鲜艳。)

四、品读课文第7自然段,感悟“真金”

1.导入,引读。

2.出示彼得的话,指名多人读。

3.讨论交流:彼得得到的是真的金子吗?

(板书:获得真金)

4.齐读,思考:听了彼得的话,联系前面他的行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对于那些一无所获的淘金者,你有话要说吗?

5.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五、召开“名言发布会”,引发精彩。

1.齐读全文。

2.导入练笔: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认识了彼得这个人,还体会到“金子”的深刻含义。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想对自己或者大家说,选择一句最想说的写下来,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3.师示范:

121

(勤劳可以致富,汗水能换真金。

——庄老师)

4.生练习书写,有困难的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5.召开“我的名言发布会”。

6.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勤奋学习找到了“真金”,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六、课外实践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

2.搜集生活中勤劳致富的故事,准备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金

淘金者

彼得

蜂拥而至

不甘落后

要想获得金子 一无所获

埋头苦干

必须付出劳动 失望离去

获得真金

教后反思:

习作7 童话故事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玩具还是比较了解的,写时比较容易描述。本次习作自主性比较大,学生能够自由地写出自

122

己眼中的玩具。教学目标:

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指导学生支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基础上,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让人能看明白。教学重点:

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教学难点:

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所编的童话要相对完整,并能让人看明白。教学准备:

收集准备两三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例文,学习作者的写法,打草稿。教学重点:

动脑筋编一个关于玩具的童话。教学难点:

把握玩具的特性及相互的关系。所编的童话要相对完整,并能让人看明白。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你们带来的玩具拿出来,举起来给同桌、给大家看看,咱们来一个“玩具总动员”。(给学生一些时间,自由地说说笑笑。)

2.拿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动物?什么样子的?(外形)一个大,一个小。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二、学习例文《找“饿”》

1.自由读例文,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1)先写小熊猫总是感觉不饿,熊猫妈妈便带它去找“饿”;

(2)再写熊猫妈妈带小熊猫带着小熊猫穿树林,过大河,翻高山,走了很多的路,小熊猫累极了,喊“饿”;

(3)最后写前面是竹林。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找“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身体要健康,必须经常锻炼。

3.动脑筋想一想: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以发生什么事?也许还会遇到其他动物呢。

4.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一点儿也不比书上的小作者差。咱们都来与他比一比,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个人,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形式不限。

2.确定故事的主人公,想一想他们各自的特点,设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母女、父子、朋友、邻居、同学、敌人、顾客与售货员„„

123

3.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最好能通过故事证明一个道理(不限)。5.自己练说,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6.全班指读,师生评议指导。

四、动手试写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编写童话,让故事中的小动物像人一样说话做事。

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评价与修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交流习作。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教学准备:

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

一、回顾修改文章的方法

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把你们最中肯的建议说一说。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

在誊写的时候注意:要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作业设计: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124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板书设计:

习作7

童话

起因

经过

结果

教后反思:

练习7 主备人

修改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学情分析:

对于京剧脸谱,学生比较陌生,让学生搜集资料对脸谱多一些了解。让学生知道有关戏剧脸谱资料及人物故事;查阅成语词典;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好价格;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图书玩具。教学目标:

认识京剧脸谱,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知道有关人物的故事。读背成语,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运用解析字面、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成语及古文的大意。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教学准备:

了解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人物的故事。教学时间:

125

3课时

第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2.学写钢笔字。教学重点:

认识京剧脸谱,按规则,把“述”、“淡”、“趣”写正确,写端正。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京剧人物脸谱。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京剧脸谱图,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教师介绍:脸谱是中国京剧中花脸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人物的名字。你了解他们吗?指名读说。(4)试着说一说这些脸谱分别是谁。(5)请学生连线。2.第二部份(1)指名读题目。

(2)结合上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插图,指名说说什么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性格。

(教师总结:脸谱的颜色符合人物的性格,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正直,白脸代表奸诈。)

3.第三部分。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2)讲清本题的要求。2.指导。

(1)出示卡片,齐读“述、淡、趣”。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说。(3)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重点强调捺要写成点。3.练习。

(1)请学生练习描红,仿影。要求:边写边想为什么原来的捺要写成点?(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总结。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的问题,迸行纠正性练习。

126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教学重点:

了解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背诵《古今贤文·劝学篇(下)》。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联系自身谈谈对贤文的理解。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同学。

(3)指名读成语,做小老师领读。

(4)教师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个成语之间的关系)(5)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6)学生练说所了解的成语含义。

(第一组指军人的戎马生涯,第二组指军人的严明纪律,第三组告诉我们一个烩炙人口的典故,第四组指军中指挥者的机谋(也可联系《军神》来理解)。教学时让学生多诵读,大体懂得意思即可。)(7)练习:自由读,同桌互相练背。(8)反馈:指名试背,集体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这段“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这段“贤文”的含义。

(3)指名读:你读懂了哪句话?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个例子吗?(4)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能帮他解答?(5)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试背。

(6)反馈:检查朗读(要求学生评议朗读者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检查背诵。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和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如何买卖东西。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教学难点:

学会评价商品,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教学过程:

一、审题

127

1.读题目,说一说题目有几个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谈话,宣布班级举办小小展销会。

2.交流指导。明确交流要求。

(1)卖物品的要说清楚用途,如:图书的内容,玩具怎么好玩;新旧程度,什么时候买的,是否完好;原来价格多少,现在价格如何公道、合算等。买物品的同学对以上各项内容要询问清楚,并商定价格。(2)交流时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三、练习

1.学生先分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对同学上台买卖物品,对话时,如有不足之处,师生 可以共同修正。

3.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在展销会中的表现给予点评。2.将所得的钱款献爱心。

五、学写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矿提“的写法。指导:提。有”提“和”竖提“。

2.教师书写提,指导运笔方法:起笔逆锋向左上人纸,旋即向左转折,蹲锋向右上挑出,力送锋尖,露锋提笔回缩收笔。学生练习书写提。

3.教师书写竖提,指导运笔方法:是竖与提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行笔至”提"处稍驻,提笔微向左,旋即折向下蹲锋,得势后向上挑出,收笔同提。学生练习书写竖提。

板书设计:

练习7

脸谱

述、淡、趣

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刮骨疗毒

传为美谈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口语交际: 小小展销会

教后反思:

128

第2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5个字。

2、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教师说:“今天,老师跟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放歌曲。指名回答。

这首歌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二)教学互动: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方法可多样化,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肯定交流学习的好办法。(方法有: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荆炎车轮读者;或男女生互问互读者等等。)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A:1:小雨点落到哪棵小草上?

指名学生试连,当学生连对后,小草可摇动叶子说:“谢谢你给的小雨点,真甜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B:2:出示“三个生字娃娃”:“映、轻、唱”说:我们的名字有太好

读者,你们发现读时要注意什么?

(应轻唱:翘舌音,)

当学生说对三个字应注意的地方后,课件在生字娃娃一起说:“看来,我们的小秘密躲不过小朋友聪明的眼睛哟!”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刚才我们认了字,又读了词,可真能干!把他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那咱们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的同学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字音读准了没有。

3、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和谐发展:

1、朗读课文。

2、师让学生根据挂图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先说一说,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定向导入

复习旧知,认读生字及词语。

(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同桌合作交流,读懂了些什么?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体会“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可采取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等到形式。)

(七)指导书写其他生字

(八)指导背诵(多种形式:同桌、小组、男女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第3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为主体框架选取课文,设计练习。三篇课文都是反映人的意志品质的故事。课文《军神》,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课文《掌声》,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课文《金子》,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根据人物描写,理解所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总体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和快速阅读的习惯,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课文故事。

4.养成从多渠道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的习惯。5.摆放身边的玩具,并通过摆玩具编写童话故事。6.口语交际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做到大方端庄,不随便。20 军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识字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文8个生宇和12个生词。会认10个生字。

2.熟练掌握拍手儿歌。

3.体会儿歌所讲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文8个生字和12个生词。会认10个生字。

2.体会儿歌含义。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识记生字词语。

2.学习前5节儿歌,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你们有过保护动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拍手儿歌,了解动物,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找出生字并作记号。,2.自学生字。

3.指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4.同桌相互讨论识记方法。

5.师领读词语。

6.学生朗读词语,发音准确。

三、学习拍手儿歌。

1.指名读前5节。

2.思考;儿歌主要讲的是什么?

3.指名回答。

4.教师订正,讲解。

5.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翱翔”等词语。

四、朗读背诵儿歌,表演儿歌。

1.教师领读。

2.熟读,背诵。

3.同桌边读边拍手。

五、完成“我会写”的部分字。

1.引导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科学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0、恐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结合多媒体感知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了解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习性、繁殖和消失等知识。

2、感知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和课文有关的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和恐龙有关的模型、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课题:20、恐龙

(二)、具体学习:

1、“在大约两亿年以前,恐龙生活在哪里?”出示第一节:指读、讨论:

(1)、理解“沼泽”,抓住“大片大片的沼泽”、“茂密的森林”体会恐龙的生活环境。(2)、抓住“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理解恐龙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2、过渡:“恐龙的数量多,种类也非常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七种恐龙。→(出示七种恐龙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品读2、3、4、节,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品读后,一定能根据它们外形的特点,从图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40分)

同学们,第七单元我们刚刚学完,快来检查一下我们的掌握情况吧!这次测验一定要仔细读题,认真完成呀!

一、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而且我会写得很好。(10分)

nǎo nù nánɡuò wū ɡu i dàxiǎnshén wēi

( )( ) ( ) ( )

máodùn pǔsù dānɡ chū xiānɡ tí bìnɡ lùn

( )( ) ( ) ( )

二、 我会用“”划掉加点字在括号里的不正确的读音。(6分)

和睦相处(chǔ chù)匀称(chēnɡ chèn)重量(liánɡ liànɡ)

到处 (chǔ chù)称一称(chēnɡ chèn)测量(liánɡ liànɡ)

三、 我会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10分)

旦 ( ) 每 ( )

( ) ( )

荒 ( ) 奴 ( )

( ) ( )

四、 我会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4分)

千里之行, 。 ,金无足赤。

百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

范文一:

大公鸡的故事

有一只大公鸡,他长得非常漂亮。所以受到主人的宠爱。你别看他那么漂亮,可是常常欺负母鸡和小鸡,但主人根本不管。大公鸡还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美丽。如果别人不理他,他上去就啄人家,只到啄伤为止。大公鸡问母鸡们:‚我是不是雄鹰?‛母鸡们平时受到大公鸡的凶狠对待,所以不敢顶撞他,异口同声说:‚是的,你是雄鹰。‛

有一天,一群鸡在纷纷议论:‚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他说要把我们全部吃掉,这该怎么办呀?‛那只大公鸡站出来说:‚交给我吧!你们这些胆小鬼。‛

第二天,狐狸来了,其它公鸡都躲了起来。只有大公鸡还在往前走。他终于看到了狐狸。迎面就要啄他的脖子。机灵的狐狸一下子跳到大公鸡后面,一口把他咬死了。其它公鸡、母鸡都说:‚这就是你骄傲的结果,你自作自受‛

主人知道了这件事后,也后悔了。他想:‚要是我教训了大公鸡,也不至于造成这样的结果啊!‛主人向公鸡、母鸡、小鸡道歉了。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长翅膀的狐狸

“狐狸有一对翅膀!

未完,继续阅读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