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第1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小结
4、数数练习。
[1]集体数,P68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第2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姓名:周明珠 学校:永州市双牌县理家坪学区 电话:*** QQ:294895182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
5、例6 P82—84页。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例5(数数、认识“万”及数位顺序表)和例6(数数,数的组成)。
对于整数的认识,教材是分4个阶段编排的。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本学期将认数范围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在四年级上学期,认数范围由万以内扩展到亿以上,学生学习大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认识更大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
为此,教材的编者非常重视本课时的内容编排。在内容上,本课时继续突出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使学生能在用计数单位计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从而使认数知识逐步积累。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因此,教材充分借助了直观图、带数位的计数器等,让学生借助形象感受时适当地进行抽象,让学生切实打好基础。
(二)教材编写特点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新教材在本单元的编排上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1.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数(shù)来源于数(shǔ)。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如,例5就是让学生借助前面例1学过的计数单位“千”数数,既认识了计数单位“万”,又体会“十进制”。紧接着的“做一做”,学生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2.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的沟通数的意义、数感的培养。为此,本课时教材提供了小方块、带数位的计数器、星星图、明信片等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
3.注重数感的培养。
课改以来,从《标准(实验稿)》到《标准(2011)》,从教材到教学,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本课时专门安排了例
6、第84页“做一做”第一题这样的例题和练习来体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相应的数到底有多少,并使学生通过交流从多角度去理解数,进而强化了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数之间的联系,落实了数感的培养。
4.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在编排时,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更大的数的引入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的意义。例如教材第82页的情境图、例6的星星图、第84页的明信片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既是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本单元前4个例题中已经认识了1000以内各数,对“十进制”、“数值制”有了一定的理解,对计数单位、读数、写数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时的学习打好了重要基础。
由于本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直观图、计数器等模型,让学生借助形象感受时适当地进行抽象,从而切实地打好基础。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与错误分析,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双牌三小的图片:
1397 名;教学用房占地面积5512平方米;老师去学校要步行996米。双牌三小有学生 1.瞧!这是哪里呀?这是老师通过调查咱们学校得来的信息,谁能来读一读信息中的这三个数: 双牌三小有学生1397名;教学用房占地面积5512平方米;老师到学校要步行996米。
(1)在这三个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与其它两个不同?为什么?
(2)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介绍一下996?(3)996接近多少?
2.996是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像前两个这样比一千还大的万以内数。(板书课题)
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一)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
1.“一万”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的老朋友——小方块来告诉我们吧!(课件动态出示一千一千的小方块)
2.请看!在前面我们认识过,这里是多少个小方块呢?一千个小方块组成了像这样的大正方体。
在计数器上怎么数呢?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3.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接着一千一千地出示,每出示一千并问学生是几个一千。到九千的时候问学生有几个一千,再添上一个一千是几个一千?10个一千是多少?
总结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4.“一万”在计数器上该怎么数出来呢?请小朋友们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看谁数得又快又大声!
5.学生上台演示拨计数器。学生拨到九千时,老师请学生回答:(1)再添一千该怎么拨?(千位满十退掉向万位进一)(2)万位在哪里?谁来指一指?(在千位的前面)
老师将计数器上遮住的“万”位卡纸撕开,向学生展示万位。
6.你们能看着计数器写出一万吗?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能来说一说?
7.这里怎么出现了四个“0”呢?这四个“0”不写行不行?“1”是几位数?“10000”是几位数? 总结: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我们必须要写“0”占位。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 1.我们学过的数位总共有哪些呢?(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你们能将我们学过的这些数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右往左填入练习纸的数位顺序表中吗? 2.填完之后请学生汇报: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3.你们能将数位顺序表快速地记在你的小脑袋中吗?给一分钟的时间,看谁最厉害!4.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来考考你们,大家一起来抢答看谁最快: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百位的左边是()位;百位的右边是()位;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三)数一数有多少颗星星?
这里一共有颗星星。1.小朋友们的反应真灵敏!看来大家对数位顺序表已经倒背如流了!刚才在计数器上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也能数得那么流利,那生活中的数你们能很快地数清楚吗?
2.请看到这幅星星图,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有多少颗星星?数好之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3.学生上台汇报并演示说明自己是怎样数的。
4.2458该怎样写呢?你们写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5.2458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呢?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拨好之后把计数器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然后请学生站起来告诉大家是怎样拨的。6.2458怎样组成的呢?
三、回顾整理,巩固练习
两人一组合作,一人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人数数并记录在练习纸上。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2458(2459)(2460)2460(2470)(2480)(2490)(2500)2500(2600)(2700)(2800)(2900)(3000)1.小组合作,首先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完之后请小组上台演示汇报。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学生数出来的数。
强调: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全班齐数数。
2.小组合作,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数完之后请小组上台演示汇报。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学生数出来的数。
强调: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全班齐数数。
3.小组合作,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完之后请小组上台演示汇报。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学生数出来的数。
强调: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全班齐数数。
四、提供空间,总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万以内的数来表示呢?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万以内的数来表示呢? 2.“一万”到底有多大?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万以内的数来计量?
五、课后练习,灵活运用
数学书第84页“做一做”。
五、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一千是一万 满十进一
万 千 百 十 个 1 0 0 0 2 4 5 8
五、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素材,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百位有10个珠时,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数数、组成”,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数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案例研讨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的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确定目标,注重双基的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双基”的要求,让学生能数清万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并认识数为顺序表,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意情感、态度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性心,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的交给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本节课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整个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开口数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构建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方式。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会想到需要新的计数单位“万”。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萌芽状态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个过程自然渗透了“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数一数、填一填,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观察和交流。这一切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有效地运用了教学手段
在教学10000以内数十进制关系时,学生在前面认识千以内的数时已经数过小方块,知道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方块组成,并知道千以内的数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这里老师又巧妙地利用课件展示一千一千地数小方块,然后又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使得学生对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更加清晰。同时,老师借助“计数器”,把数数、写数、读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附:
教师简介
周明珠,女,1991年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小学一级教师。曾三次参加市级数学教学方面的竞赛分别获壹、贰等奖,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获县壹、贰等奖,一次被评为县优秀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乡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现担任三(3)班数学、科学、美术、体育教师兼班主任,在学校担任数学教研组长。
第3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罗爱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4.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学难点: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同学们,长白山是我们东北最有名的风景区,你们去过吗?(去过的举手)那今天,刘老师就来带你们欣赏一下风光秀丽的长白山。(播放图片,长白山天池最深处三百七十三米,是中国最深的火山湖。白头峰海拔二千七百四十九米,是东北第一高峰。在海拔一千三百九十七米的长白山西坡,有著名的空中花园。)
2、美吗?不能光欣赏,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发现。你们能读出这些信息吗?在这些信息中,哪个是我们学过的千
第4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一、学习任务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三、出示习题
1、猜一猜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
2、在读写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按数位顺序,百位上是几读几百,十位上是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四、自学课本
看课本第73、74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一个一个数,10个一千是()。
2、2356在计数器上怎么拨;这个数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3、你们已经认识几个数位了。会制作数位顺序表吗?
4、你能从右边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五、第二次尝试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各数的组成。
2、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用计数器数数,指生上台。
3、(1)720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5341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六、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