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
第1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张柏贵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ppt.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老师这有一些口算题卡。看哪个同学算的又快又好!(1)口算。
20×50
30×20
60×70
40×30
600×2
50×70
100×10
40×70(2)列竖式计算。47 ×1
×1(3)揭示主题。师:我们刚刚完成的这两道题目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二,探究新知。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师:我们同学喜欢喝酸奶吗?(喜欢)今天春风小学发生了一件与酸奶有关的事情,我们来齐读一遍题目。
师:又谁能来告诉老师你从这里面知道了什么?
师:哦,我们知道了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那题目问题是什么呢?(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那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二)估算。
48≈50
37≈40
50×40=2000(盒)
(三)探究算法。
主要讲解列竖式计算。
(四)小结算法。
师:我们学会算了吗?老师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都会计算了。那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3478 ×4
×9
×2
×2
2、改错题。
师:米老鼠看我们同学学的这么认真!他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它说:“我做得对吗?” 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它做对了吗?
(分别讲解两道题目。)
3、连线题。(分成五个小组)
师: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勤劳的小蜜蜂也在采花蜜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它吧!每一大组做一道题目,看看都做对了没有?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场景图,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又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4、解决问题。
师:图中的两个人在干嘛呢?(卖风光明信片)那我们能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每套12张,售价14元。卖出56套风光明信片。)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有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师:我们在这节课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那我们同学们都学会了吗? 完成书上50页的第二题,第四题。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37=1776(盒)
48≈50
十 个
37≈40 8
50×40=2000(盒)×5 72 3 6
„„„48×7的积 4 4 0
„„„48×30的积 7 7 6
„„„336+1440的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会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因为在以前就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探索估算与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交流的渴望,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提倡算法多样化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的教学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50×11= 18×30= 12×40= 21×30= 50×11= 30×60= 2.笔算
24×2= 78×8= 123×4
二、导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课外书啊?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很爱学习的好孩子,一天王老师去新华书店购买一些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2.回顾旧知:
过渡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投影出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师:她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一:一共买了多少本? 14 ×12= 3.引出新知:
这里的因数是几位数?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4×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小白板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注意点:A、学生中都出现了哪些算法?B、哪几位同学出现了典型算法?)2.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学生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
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1)连加: 14+14+14+ …… +14=168 12+12+12+…… +12=168(2)连乘: 14×2×6=168 14×3×4=168 12×2×7=168(3)拆数: 14×10+14×2=168 10×12+4×12=168(4)竖式: 4 × 2 ―――――
8 1 4 ――――― 1 6 8 5.研究竖式:
若出现了竖式法,则14×12 XX同学能用竖式直接计算,可真是了不起。可是老师这里有一点不明白:“下面这一个14是谁和谁相乘算出来的?为什么不和28对齐啊? 若没出现竖式法,则教师引导:分步计算需要三步,是不是可以在一道式子上完成呢?接着引出竖式,并且教学竖式的写法。
你们知道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能说出竖式的计算方法吗?4 × 1 2 2 8 …… 14 × 2的积4 0 ……14 × 10的积(个位的0不写)1 6 8 …… 2次相乘的积相加
(1)师:我们来看看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2)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一步竖式的意义。
(3)问: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a.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从低位开始计算。b.算的时候应该注意数位。)
师:现在你们明白14×12的竖式计算方法吗? 6.下面我们来算一算、说一说吧 22 ×23= 2 2 先用个位上的()乘22得()。
再用十位上的()乘22得()。
×23
把()和()加起来得()。———— 7.练一练
23×13= 33×31= 41×21= 32×12= 8.小马虎体检中心
32 ×31 × 12 ———— ———— 33 64 99 32 ——----———— 132 3264
四、巩固练习
课本P46做一做;P47 练习。
让做得快的学生上前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然后让下面的同学说明每一步的意思。
五、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第47、48页练习。
备课人:黄丽虹
单位:瑞金市八一小学 审核人:
第3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水和空气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有一位好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你们看它是谁?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兔博士网站)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
第4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
第5篇: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城关二小 林太莉 教学内容|:
课本49页例2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完善自己的方法;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3.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估算和计算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都说学好数学能使人变的更加聪明,今天这节课,林老师又将给大家创设一次变聪明的机会,你们想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想的话那就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哦。
1、开火车:
12×30 31×20 14×200 20×50 310×30 170×4 44×20 25×42、笔算:
13×13 34×22 请生说说是怎么算的,指名说两位数乘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