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梯形的课件资料

2022-12-24 08:01:5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梯形的课件资料

小学梯形的课件资料

小学关于梯形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梯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具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评析: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为后面进行四边形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评析:通过画、折、剪等操作活动,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c 对角度数的和是180

6.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评析: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评析: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要代替。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在猜想、争论、验证、互相补充中汇报交流、亲自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学生对四边形的建构,使其理清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力争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第2篇:小学梯形的课件

小学梯形的课件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学梯形的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梯形的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出示下图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梯形”】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①任意梯形②倒立梯形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3.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练习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第3篇:梯形教学课件

梯形教学课件

梯形(trapezium)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梯形教学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梯形教学课件

【教学模式】

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例3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知道梯形的分类;明确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知道梯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和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梯形。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6页例3例4。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2)知道梯形的分类。

(3)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课件资料

小学课件资料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西师版小学梯形的课件

西师版小学梯形的课件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32页-36页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①初步认识角,会画角,了解角有大有小。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辨认角。

②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③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幼儿园认识梯形课件

幼儿园认识梯形课件

梯形(trapezium)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小编收集了幼儿园认识梯形课件,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梯形面积教学课件

梯形面积教学课件

引导语:梯形面积教学课件如何设计?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梯形面积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点)展开想象引到(线段)又通过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

同学们看这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想象这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用工具在作业纸上将想象图形的另一部分补充完整,并在图下写出你所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达式。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

未完,继续阅读 >

《小学梯形的课件资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学梯形的课件资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