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品社教学设计
小学品社教学设计
小学品社教学设计
全册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感受到长大的喜悦;知道自己班级的名称、人数和环境;认识班主任和同班同学;喜爱自己的班级;会使用教室里的设施,能为美化班级环境出一份力;认识学校的教职员工,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能爱惜它们;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初步知道文具的演变,对学习用品的变化发展感兴趣;了解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能与伙伴一起交流和展示学校生活的收获。
2、能说出小伙伴的姓名、特征、爱好,并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了解小伙伴交往的各种场合和情景;能关注并体验小伙伴的想法和感受;能和小伙伴共同分享玩具和物品;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帮助小伙伴;知道安全、公平的游戏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得开心;学习区分正确与不正确的玩法;了解游戏活动需要规则,学会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
3、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从名字的由来了解自己和父母的血缘关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他们的辛劳;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及重要性;体验能为家庭做事的快乐;尊敬长辈,对他们有礼貌,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添欢乐。
4、知道元旦是全世界人民新年的开始;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懂得过春节时给长辈拜年是小辈应有的礼貌,是感谢养育之恩的一种表现;感受拜年带来的祥和气氛,知道拜年的文明礼仪;学会用多种方式向亲友拜年。
2013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2、知道自己班级的名称、人数和环境;认识班主任和同班同学;喜爱自己的班级;会使用教室里的设施,能为美化班级环境出一份力。
3、认识学校的教职员工,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能列举老师培养自己成长的事例,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对老师有礼貌,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戴。
4、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能爱惜它们;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初步知道文具的演变,对学习用品的变化发展感兴趣。
5、了解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能与伙伴一起交流和展示学校生活的收获。
1 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
(2)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
(3)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学校环境,体会上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把学生第一天进校时的情况拍摄下来。
(2)学生:粘贴自己刚进幼儿园时拍的照片和最近拍的照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
(2)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1.小朋友,今天是你们第一天背着新书包来上学,心里觉得怎么样? 2.学生交流感受。
3.播放小朋友早晨进校的录像。
4.有一位小朋友当时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这是为什么呢? 5.学生交流。
6.小结:从今天起,我们就踏入了飞虹路小学的校园,开始我们的小学生涯。我们将从陌生到熟悉,因为,今天“我上学了”。
7.出示课题:我上学了 活动二:参观校园,熟悉环境
1.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知道有些小朋友由于不熟悉环境,所以感到有点胆怯,现在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熟悉我们的校园。
2.参观校园。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对各种场所作相应的介绍。 活动三:表演儿歌,抒发情感 1.朗读儿歌。 2.动作表演。
活动四:课后活动,延伸教学
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爸爸、妈妈,把我们今天学的儿歌也念给他们听。另外,请爸爸、妈妈帮忙,把你们进幼儿园时拍的照片和最近拍的照片贴在第一页的空框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 (2)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我评价,巩固认识
1.看书P3,在你认识的图片旁贴朵花。看谁认识的地方多。 2.你还去过哪些地方?请你说一说。
3.现在,我们已经熟悉校园了,谁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呢? 4.出示树形卡片,师生共同完成。
5.学看学校的平面图。(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灵活掌握)让学生对照学校实景图和平面图,比较相同与不同,初步学会看懂平面图。
活动二:比较照片,体会长大
1.出示P1照片,观察这两张照片的不同。 2.学生交流。
3.上节课,老师也请你们贴了两张照片,打开课本,说说你的变化。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5.与同桌介绍自己的变化。
6.小结:看了你们的照片,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确实觉得你们长大了,真为你们高兴。
活动三:听听想想,领会期望
1.在你们上学时,爸爸、妈妈有没有对你们说些什么呢?请大家看一幅图P2。 2.看图听故事。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送书包给丁丁? 3.学生交流。
4.丁丁的爸爸、妈妈送书包是希望丁丁好好学知识、学本领。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又在上学前,送你们什么,对你们说了些什么呢?
5.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6.小结:爸爸、妈妈都对我们的成长充满了期望,老师也衷心希望你们能快快长大,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活动四:说心里话,抒发情感
1.学生交流自己怎样向家长介绍第一天上学的所见所感。 2.以小组分角色表演儿歌。 活动五:拓展视野,珍惜学习1.观看照片。
2.连线游戏。左边是五幅图,右边是五种学校的类型,让学生正确连线。 3.说说这些学校的相同与不同处。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不同的学校适合不同的生活环境,从目前来看,城市里的学校的条件最好,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学习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第2篇:品社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旧
姓 名:
联系电话: 铺 小 学
吴 梅 萍 ***
北师大版 四年级 下册《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
[教材分析]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中第一个主题《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中的一个小课题。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调查、采访、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增强生命安全的自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与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交通安全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增多,与交通的联系日益紧密。尽管一、二、三年级也进行过交通安全的教育,学生也已初步懂得要多加了解和掌握一些生活安全知识。但是从学生实际看,不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交通规则普遍生疏。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幸,但由于农村的孩子缺乏对现代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因此,要对学生反复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其自身的保护能力,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设计思路]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思想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为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学活动的内容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地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活动的空间,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现象集中到一起讨论,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潜能。在活动中采用实践调查、小组互助、交流汇报、情境体验和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变单一的师生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探究问题,既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又能促进其内化所学知识,从而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与珍爱生命的密切联系,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收集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情况,进一步了解掌握与自己有关的基本交通常识和法规。
2、深刻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初步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做一名遵守交通法规的小公民。[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自觉遵守交通法则,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充分感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与真爱生命的内在联系,从而树立维护自己与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知交通安全与生命健康的密切联系 1.播放图片,感受生命的美好。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温暖和煦的阳光、幸福美满的家庭,亲人的关爱,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生命赋予的一切。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遭遇一场意外或一起车祸,珍贵的生命就会被无情地扼杀,给家庭和社会制造一幕幕生活悲剧。因此,珍爱生命,要从关注生命安全开始!珍爱生命,要从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开始!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违反交通法规与交通事故的案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遵守交通法规与珍爱生命的关系吧!(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反馈收集的资料,直视交通事故。
有人无视交通法规,肆意横行;有人心存侥幸心理,车速过快„„
(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板书:自觉遵守)
3、播放交通事故视频、图片及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图,强化感知。
师:据专家研究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死亡事故中,交通事故约占37﹪,因此,人们把交通事故称为“第一公害”。每年因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的中小学生近2万人,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都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因车祸而消失了。
(大屏幕出示统计图,近10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出行若不遵守交通规则,便很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4、组织学生讨论
师:看到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惨不忍睹的一幕幕,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5、小结
师相机小结:生命对于每个人都仅有一次,是何等的宝贵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教师播放视频、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深切体会生命的脆弱,遵守规则势在必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学习规则,加深认识。
1、师:说到交通规则,你知道哪些呢?生自由回答。
(师指导学生从行人、乘车人及其他方面应遵守的交通规则来归类回答)
2、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怎样规定呢?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第四节: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学生自由读进行了解。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看来大家对交通规则了解得挺多的。可我们生活在农村的好伙伴虎子可遇到问题了,大家能帮帮他吗?
4、师出示虎子的问题:有的马路没有人行横道,应该怎么过?
5、同桌讨论后,指名做示范。(先向左边看,到中线后再向右边看)并说出这样做的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对交通规则原有的经验认识上,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进行补充和强化,从经验→法规→行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进一步地深化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师:生命确实来不得半点儿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啊!可有的人却心存侥幸心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说法对不对?(大屏幕出示第71页三种看法)我觉得,偶尔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没有事。我看到许多成年人,也包括我父母都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也没发生交通事故啊?
有一次,小刚为了捡被风吹掉的小黄帽,不顾一切地冲上马路,幸亏被一位家长一把拉住,才避免一场车祸,真是太危险了!
我给大家提个醒,过马路时,不要只看前面的车辆,也要当心旁边被遮挡的车辆;再有,不要以为头戴小黄帽、手举“让”字牌就安全无事了,要多加小心啊!
师:交通规则不少人都明白,但总有有不愿意遵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你看到的、听到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
师:你自己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后你还会那样做吗?(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现身说法,能更深刻地理解本主题,并践行。]
四、共同制定“我们的约定”
1、师:同学们,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时时处处都遵守交通规则,才是对生命的珍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珍爱生命,遵守规则。让我们共同制定一个约定,一起遵守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约定。
3、学生在展示台上汇报展示。
师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能把制定的约定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真正做到珍爱生命,遵守规则。
五、总结延伸
1、作业布置:把今天学到的这些交通规则,向家人、朋友宣传,让身边的所有人都遵守规则。
2、总结:孩子们,牢记珍爱生命,遵守规则。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平安。
3、唱《交通安全歌》。(机动环节)
[设计意图:课后的延伸,鼓励孩子课后继续去学习、实践、促使学生把课堂的知识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回归学生的生活。这些形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远远超过了教材的本身。] [板书设计] 活动主题: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
牢记交通规则
自觉遵守法规 文明生活 珍爱生命健康 尊重他人生命
第3篇:四年级品社教学设计
大昌汗学区课堂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四年级品社《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大昌汗学校 刘勇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大昌汗学区课堂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二)在活动中生成现在的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认知与行为脱节,这与以前说教式的品德课型不无关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本课时运用教材,就设计了两次活动:加入角色,表演家里是怎样过年的;制作课件,猜测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过年的热闹场面)
教师: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过年)过年时有些什么热闹情景呢?
通过课件创设的情境
第4篇:.中秋节品社教学设计
中秋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秋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小组讨论等实践性活动让学了解中秋节的习俗,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祝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秋节风俗活动,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生齐:中秋节!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中秋节的知识。(板书:中秋节)
二、了解习俗:
1.师: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