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

2023-01-14 08:02:2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2篇:《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我把课文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与展示,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作品与画家生平资料,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作专题的交流与探讨。

教师教学方面的设想: 充分发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以感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通过精心设计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作品的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震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设定:

自主探究,参与互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充分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待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探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美术灿如群星深如大海它融中华文明、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卓立于世界的东方了解并传承它意义重大。但千年历史要在短短45分钟内细细领略谈何容易,那就让我们略取精华,乘坐世界上最快的思想快车去追溯人类艺术的航程。

设计理由:用简短精辟的语言概括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艺术成就的辉煌,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课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中国绘画发展的四种形式:岩画、陶画、帛画、壁画)

问题一:人类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语言、文字、图画等)

和其他人类一样,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丰富语言和规范文字之前就已经懂得用简单的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它们间约而不简单。人类总是对自己的过去充满了好奇,至今仍苦苦寻觅着那块筑起艺术大厦的基石稚拙率真的原始岩画。(图)

例:以中国早期的黑山岩画为例,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回答猜想图案传达的意义。

问题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制造并使用工具)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进步,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懂得制造陶器还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图案来装饰陶器,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次大的进步。(图片展示)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的陶画。(图)

例:让学生通过和岩画图案的对比,总结出陶画纹案的特点。

问题三:中国还有哪些别称?(丝绸之国,瓷器之都)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图)

例:以课文中《龙凤仕女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设计理由:事先设置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听下面一段话:(联想出中国艺术的瑰宝:敦煌)

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风沙掩不过,这是永远的。

由教师简介敦煌的历史和概况。并以敦煌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此壁画的整体艺术特色,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壁画的基本方法。

《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

(二)让我们稍作休息,站边小憩,伴随着古老的乐曲用你们的眼睛去感受绘画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中华艺术的文明。

精选中国古代从唐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选伴随着古典音乐结合历史发展的背景展示图片,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唐朝绘画:至盛唐,国势强,大画家,名俱扬。

五代绘画:五代起,继大唐,政局乱,艺遭殃。

宋代绘画:国画院,盛两宋,集画师,人才众。元代绘画:山水人文画兴起的历史原因,诗书画印风格的形成。

明代绘画:介绍明四家。

清代绘画:结合历史分析清代绘画题材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设计理由:真正把历史与文化、音乐与美术相融合,以大量的图片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用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方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眼睛去欣赏丰富的中国古代绘画,用心灵去感受中华艺术文明。

(三)展示中国画以题材划分的三种基本的形式(人物、山水、花鸟),概括其各自的艺术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四)设置下节课专题探讨的内容。

分成三个小组(人物、山水、花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各种类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收集自己喜爱的画家生平介绍,相互讨论。

(五)组织观看电影《唐博虎点秋香》的片断。

概括剧中塑造了怎么的一个唐伯虎?(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历史上唐伯虎的真实画作:

《秋来纨扇图轴》《小桥流水图轴》《秙槎鸲图轴》

通过老师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感悟绘画作品中蕴涵的一个恨字。

(六)由老师介绍唐伯虎的生平:

唐寅,字伯虎,好六如居士。出身吴县酒业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绘画。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仕途无量。但不想却因当年同乡徐径参与的科举舞弊案被连累罢官蒙冤入狱,剥夺科举考试的资格,从此改变一生!

试想,这对一个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来说将是何等的屈辱与打击。从此伯虎放弃仕途,把悲伤、不满、痛苦、牢骚抑制在心底,转化为一种极端放荡,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游历祖国山水大川,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后因身体不适回到了家乡苏州,自筑桃花庵终日饮酒写诗作画,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年老思想发生变化皈依佛门,旷世奇才凄凉的结束了一生。

思考:通过对唐伯虎生平与绘画作品的全面了解给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该怎么样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由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说出感受)。

教师总结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只有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知识才能真正懂得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幅绘画不能单纯看它的表象,更应较全面地了解画家的身平与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从了解美到欣赏美并最终创造美的过程。

(六)全体朗读唐伯虎的诗句节选《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三、教学反思:

通过上课总结,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现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本课教师设置内容过于广泛,对重点的把握不够清晰。

原因: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求过高,由于本课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老师总想在课堂传递给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但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总是有限的,想面面俱到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学会适当的删减,抓住重点。本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过于程式化,课前设置过多,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灵活。

原因:本课教学教师备课十分充分,精心设疑到每一个环节。但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个性的思维,课堂程序略显程式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偶发性的思维火花,给予更多的鼓励。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本课内容多时间紧,没能给予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探讨交流与互动,没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今后我将逐步改进。

2018年12月24日

第3篇: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初识中国画

说课部分: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美术(学科)XX号,我今天说课与试讲的题目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学法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比鉴赏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并结合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学生具有较强判断辨别能力的实际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了解中国画的不同题材、表现形式,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通过作品对比鉴赏,初步掌握中国画分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珍视中国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题材分类与表现形式,提高鉴赏审美能力。【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独特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加以描述。【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中美术说课稿:《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高中美术说课稿:《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一 第9课 1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__教案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

1、高艺术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3、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中国画的种类 从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从形式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工笔的特点是:工整 细致 写实写意的特点是:简练 夸张 变形

一、分组阅读、讨论 活动

第一组:中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

思考问题:什么是帛画?它

未完,继续阅读 >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