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

2023-01-15 08:05:5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内容简介】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共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除三篇外都是去年下半年作的。其中《美国的朗诵诗》和《常识的诗》作于三十四年。前者介绍达文鲍特的《我的国家》一篇长诗,那时作者在昆明,还见不到原书,只根据几种刊物拼凑起来,翻译点儿,发挥点儿。后来杨周翰先生译出全书,由美国新闻处印行。杨先生送了我一本,译文很明白。——书名原来译作《我的国》,《我的'国家》是用的杨先生的译名。

《论逼真与如画》,二十三年写过这个题目,发表在《文学》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号》里……《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即是朱自清的文学评论集。

《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近的写作是《论老实话》。《鲁迅先生的杂感》一篇,是给《燕京新闻》作的鲁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纪念论文,太简单了。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目录】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逼真与如画

论书生的酸气

论朗诵诗

美国的朗诵诗

常识的诗

诗与话

歌谣里的重叠

中国文的三种型

禅家的语言

论老实话

鲁迅先生的杂感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第2篇:《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内容简介】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共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除三篇外都是去年下半年作的。其中《美国的朗诵诗》和《常识的诗》作于三十四年。前者介绍达文鲍特的《我的国家》一篇长诗,那时作者在昆明,还见不到原书,只根据几种刊物拼凑起来,翻译点儿,发挥点儿。后来杨周翰先生译出全书,由美国新闻处印行。杨先生送了我一本,译文很明白。——书名原来译作《我的国》,《我的国家》是用的杨先生的译名。

《论逼真与如画》,二十三年写过这个题目,发表在《文学》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号》里……《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即是朱自清的文学评论集。

《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近的写作是《论老实话》。《鲁迅先生的杂感》一篇,是给《燕京新闻》作的鲁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纪念论文,太简单了。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象、开展思考与批评、认识诸般文学现象很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定的最后一本杂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欣赏和人物评论三个主要方面,笔者文字洗练平实,具有北方白话的特点。

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近的写作是《论老实话》。《鲁迅先生的杂感》一篇,是给《燕京新闻》作的鲁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纪念论文,太简单了,本来打算不收人《论雅俗共赏》的,一位朋友却说鲁迅先生好比大海,大海是不拒绝细流的,他劝我留着;我就敝帚自珍的留着了。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第3篇: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欣赏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欣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的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是个“读书种子”;去参加那些公开的考试,考中了就有官做,至

未完,继续阅读 >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