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反思
第1篇:《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反思范文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反思范文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注重情境的创设。收集来的一些与速度有关资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人类创设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
5、情感融入。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上课的开始,我是以钓鱼到事件入手,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虽然创设情境设计得好,但没有充分利用,还可以再深层发掘。
2 、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如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很有创新,但教师没有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激励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3 、讲课的时候缺乏激情,而且延伸得不够,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还是太少。
4、课堂上还是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特别是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时候,更是不敢让学生说。
第2篇:速度、时间和路程
速度、时间与路程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能用(路程)/(时间)表达式写出速度。
2、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3、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本
1、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自学的?
2、自学要求:(1)划出重点内容
(2)用问号表示出不懂地方。
(二)、检查自学情况: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理解速度的含义
1、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速度的含义(如果说不出来,先进行下一个环节)
2、表示速度:
神舟六号飞船每秒约行7.8千米,也可以记作:7.8千米/ 秒。
神舟六号飞船每分钟约行468千米,也可以记作:
神舟六号飞船每小时约行468千米,也可以记作:
3、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飞机900千米/小时
火车100千米/小时
汽车80千米/小时
喷气式飞机2100千米/小时
卫星28440千米/小时
„„
小结:单位时间内交通工具或人、动物所行的路程叫作速度。
(四)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说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证明: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成立的。
3、想像:从这条关系式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4、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我们会解决吗?
1、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列式。
(2)反馈校对,说说数量关系式。
2、练习八第8题
(1)理解题意。注意:要根据问题来选择信息。
(2)独立解题。
(3)反馈(重点是第2小题)第二小题求的是什么?
要知道返回时的速度,必须知道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来求?
3、第9题
(六)总结:还有不明白的吗?
教学反思:学生对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并不陌生,这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已经碰到过,学生并不会很难理解。我觉得这节课学生难在对速度的理解,虽然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并不是真正地理解。所以这堂课我着重让学生充分理解“速度”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这堂课主要采用自学的方法,先通过学生的学习,然后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我觉得本节课的设计学生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也学得很开心。
第3篇:《路程、时间和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多彩。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构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2004年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0米12"91 110米指什么?12"91指什么?板书:路程时间 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揭示当路程相同,比时间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回忆一下哪些项目也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如果要在班级中比谁跑得快?除了用刚才跑相同路程比谁时
第4篇:速度、时间和路程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为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变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建构模型、拓展模型、运用模型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整个过程中,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这种发现理解最为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学习重点
第5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西村小学 四年级 王剑霞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 “动物比赛竞走”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愤,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陡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
不过,在课后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中一些环节处
第6篇: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精选18篇))由网友 “Dilettante”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
第7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陈仓区西秦小学
李公平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62页的内容。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而我觉得后一块内容只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太单薄!既然在这里正式学习行程问题的相关内容,就应该把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之间关系理清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理解单位时间与所行路程的含义。能正确使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体会这样的符号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感知速度,扩大认知视野,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体育老师要选拔参加100米比赛的运动员,你有什么好办法选出跑得快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