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2023-01-16 08:05:2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

分类: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着重介绍点光源)

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

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一定线度。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光直线传播产生的光现象有: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

(l)点光源的影

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2)较大发光面的本影和半影。

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的范围是本影,本影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是半影,比较以上两图,光源的发光面积极大,本影区越小,无影灯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

注意强调: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用光线表示,但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光在同一种约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才能在障碍物的背面留下影子。

4、关于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多,例如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5、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

C=3.0×105km/s=3.0×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5km/s=3.0×108m/s。

3)、光在其它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

6、光年:

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第2篇:物理教案《光的来源和传播》

物理教案|《光的来源和传播》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下载后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3)谈话: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板书)其实老师还能举出很多例子,我们看书上的图片,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光?(水母、乌贼、海胆)2.活动:分一分

(1)谈话并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光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谈话。我们把太阳、星星这样的光源叫做自然光源。那么对于水母、乌贼、海胆、萤火虫,大家打算叫它们什么光源呢?

学生回答。(动物光源、生物光源)板书。

那么对于蜡烛、电灯这样的光源,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人造光源)谈话:哦,是这样,因为蜡烛和电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中有的,我们人类可真厉害。板书:人造光源。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用其他的方式,分一分这些光源呢?

学生简单讨论两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按亮度分,按发光物体的大小分,按发出光的颜色分等)对于不同的分类方式,老师予以引导和表扬。

3.活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

(1)提问: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光是怎么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试着写出猜测。(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如何证明猜测呢?学生思考后,讨论两分钟,讨论结束后发言,描述实验方法。

(3)8人一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小孔的纸板和手电筒,按照课本中活动3的方式进行摆放。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打开手电筒,是否可以透过几个纸板的小孔看到光?

(4)准备蜡烛、纸板、纸屏,按照课本的拓展活动在讲台上进行摆放,进行演示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每次6-8人。

(5)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试着作出解释。(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猜想、现象、解释等。2.小组讨论,学生评价:(1)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还有没有其他的探索光的传播方式的思路。(四)总结评价

1.师生共同小结:光源、光源分类、光的传播方式、实验是验证猜测的很好的方式,合适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结论。

2.整理

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课桌,准备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发光的物体

二、光源的分类

三、光是怎么传播的?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第3篇: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

分类: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物理八年级 光的传播[材料]

光 直线传播

1小明同学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以下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湖水中的太阳 B、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C、湖 水中的游鱼 D、阳 光下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

2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1)全部由女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编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备受大家关注。编队以稳定的队形飞过**上空时,若以领航机为参照物,随队战斗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女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正从**前走过,判断队伍是否对齐的光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湖面“月影” B、杯中“断笔” C、小 孔“成像” D、镜中“风景”

4下列描述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 B、插入水中的筷子好象弯折了 C、放 大镜看报纸 D、水 中倒影

5我们常见的生活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拱 桥倒影 B、水 面“折”枝

C、手 影 D、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光现象物理教案

光现象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产、生活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收集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信息,使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声传递信息、声传递能量

二、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前预习及各组按照不同分工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说出你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二)观看相关的录像;

(三)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集锦19篇)由网友 “熊猫上学”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物理教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天道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障人士。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一)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二、新课开始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一)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会马上说“当然用耳朵啦!”但俗话说的好“聋子的耳朵——摆设”,什么意思呢?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看,说明我们要听到声音,不仅仅要有这个“摆设”,而且必须保证从“摆设”到听觉神经之间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是完好的,

人耳的构造:外边有耳廊,下边有耳垂声音从耳道进入

未完,继续阅读 >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