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1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河北省三河市新集镇 张庄小学 卢丽君
【关键词】 促进
学生发展
评价
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评价方式应该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要从观念上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一、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评价就是主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应该发挥这样一些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1、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3、我们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设计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做一点探讨。
1、关于《素质评价手册》。
(1)期末进行的素质评价数学部分,分为概念、计算、应用题3个方面,评价由教师、该生所在小组及学生本人三方面给出,从形式上看,倡导了评价的多元化。但落实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以学生互评为例,仅用一堂课时间,让6、7个学生围桌而坐,在缺乏足够的素材展示(如个人的作业,四个方面测试的结果)的情况下,让学生凭印象给同组的其他成员评定四个方面的等级,这样的评价结果其信度和效度是可想而知的。对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评价,也应该有一套类似医学诊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但是否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尚有质疑。表现在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目前尚缺乏信度和效度。对此,要对生—生评价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他人。如:可以倡导学生自拟题目或自己组织数学活动,在小组中进行测量,使他们通过测试活动,积累评价他人必须依赖的数据;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各人的作业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结合按时完成与否、完成质量的高低等方面做一个综合评价。在成人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2、关于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课堂评价举例:
课堂作业:在方格本上画出对称图形。
两位学生的作业完成后展示出来,学生评价后,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确是画对了,了不起!”进而,教师:“如果你在应征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幅图呢?”(引发学生继续评价)
评析:巡视课堂,每个学生都能抓住对称的特征,进行作图。但在评价前,学生多以绘制矩形、三角形为主。展示作业都正确无误,但教师用“如果你在应征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幅图呢?”对评价进行指引。学生议论之后,再次作图时,注意到从构图的美观,色彩的搭配、图形的创意等多方面去计划自己的图案设计。由此绘制了精彩纷呈的对称图案。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在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自由解答的习题。如:“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问对与否”,应该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进行质量较高的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关于作业的评价。
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图形设计中,有的学生创意好,绘图不够美观、有的有创意,但绘图中有错误等等,教师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教师要重视通过评价从学生作业中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分析他们作业中错误的成因,并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帮助他们弥补解决问题策略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2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河北省三河市新集镇 张庄小学卢丽君
【关键词】 促进学生发展评价
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评价方式应该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要从观念上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一、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评价就是主体根据一定的目标,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应该发挥这样一些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1、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
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
“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3、我们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设计
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
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
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
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
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
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做一点探讨。
1、关于《素质评价手册》。
(1)期末进行的素质评价数学部分,分为概念、计算、应用题3个方面,评价由教师、该生所在小组及学生本人
三方面给出,从形式上看,倡导了评价的多元化。但落实
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
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以学生互评为例,仅用一堂课时间,让6、7个学生围
桌而坐,在缺乏足够的素材展示(如个人的作业,四个方
面测试的结果)的情况下,让学生凭印象给同组的其他成员评定四个方面的等级,这样的评价结果其信度和效度是
可想而知的。对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评价,也应该有
一套类似医学诊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
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
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
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但是否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尚有质疑。表现在评价方
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目前尚缺乏信度和效度。对此,要对生—生评价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他
人。如:可以倡导学生自拟题目或自己组织数学活动,在小组中进行测量,使他们通过测试活动,积累评价他人必
须依赖的数据;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各人的作业
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结合按时完成与否、完成质量的高低
等方面做一个综合评价。在成人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
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
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
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2、关于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
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
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
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
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
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
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
维。
课堂评价举例:
课堂作业:在方格本上画出对称图形。
两位学生的作业完成后展示出来,学生评价后,教师:“这
两个同学的确是画对了,了不起!”进而,教师:“如果你
在应征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
幅图呢?”(引发学生继续评价)
评析:巡视课堂,每个学生都能抓住对称的特征,进行
作图。但在评价前,学生多以绘制矩形、三角形为主。展
示作业都正确无误,但教师用“如果你在应征一个广告设
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
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幅图呢?”对评价
进行指引。学生议论之后,再次作图时,注意到从构图的美观,色彩的搭配、图形的创意等多方面去计划自己的图
案设计。由此绘制了精彩纷呈的对称图案。作业质量明显
提高。
在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自由解
答的习题。如:“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在评价
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问对与否”,应该
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
学生进行质量较高的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关于作业的评价。
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
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
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
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
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
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
看待学生作业。图形设计中,有的学生创意好,绘图不够
美观、有的有创意,但绘图中有错误等等,教师要根据其
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
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教师必
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
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教师要重视通过评价从学生作业中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分析他们作业中错误的成因,并根据学
生各自的特点,帮助他们弥补解决问题策略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
“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
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
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3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前提背景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全县《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如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最低限度的学习水平,保证教育活动能够充分的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又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个性,如何使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明晰可见,并且让学生自己也能够清楚的了解“已经能够做到什么,还有哪些尚未达成”。建立全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二、组织过程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和谐发展相统一的学生素质评价标准。
1.成立组织机构:
(1)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主 任:郭晓菲
副主任:刘 艳 魏雪晶 郑 琳
成 员:王丹丹 李宏霞 常 虹 石宇才
职 责:制定《绥棱县第五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学校开展评定工作,监察调控评定过程,接受和处理
第4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张安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试 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
第5篇: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精选6篇)由网友 “合予为”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项目
分值
评价等级
得分
思想素质
10分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
(
(
10分
文
化
素
质
知识
10分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字词、概念、法则、原理及一些具体的实践现象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
(
10分
方法
10分
重点考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既敢于想象,又能够大胆提问,更善于质疑;既体现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又体现合作交流、研究性的学习;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又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一面,更愿意改正自己错误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