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第1篇: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一必修教材《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课后使我有所感,准备这节课大约一个星期,备课过程中,思考问题更全面了,不仅仅只研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还考虑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师生间如何互动,以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备课并不断的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使课的流程更合理,内容上更清晰明了。我时常对学生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成功一定会给予那些真心付出的那些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拿着我们以前的家当去教不同的学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的思想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转变,今后要不断的注入新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借鉴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离子反应》这节课,我从网上获取了有关《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图片、flash模拟动画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本节课。对于导课这一点,没有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去引课,而是选择一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图片,讲述蜀军因误饮哑泉水中毒,而后又喝安乐泉泉水转危为安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离子反应。这样的确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反思之后,觉得也有不妥的地方。如果把图片换成一个短的视频,会比教师讲述故事要好。此外,不应该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同学们,应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
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薄弱这一现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并没有简单的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演示3个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对比反应前后的离子,进而推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其产物。最后得出离子方程式。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得出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生成沉淀。学生通过探究实验2、3得到离子反应发生的另外的两个条件。这个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究之后得出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固。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较高,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实验,或者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并发给每组学生一份学案,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的是自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交流,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经过一番讨论归纳出书写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加深认识,对简单离子方程式进行补充练习,由此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部分,课堂上是做两道练习题结束本节课。课后反思之后,还是感觉这个部分处理的不好。这个部分应该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升华,反思之后,觉得采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较好,讨论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多的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2篇:《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纳雍县第四中学 化学组 王建刚
在今天上完离子反应这一节课后,我作教学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反应的本质用汉字表示,看起来比较麻烦,怎样表示看起来更形象呢?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重点——离子方程式。对于反应物在水中易溶易电离的,我希望学生用“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状态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寻找能够反应的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这种书写方法,所以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例,让学生对照表格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本质,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我以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Na2SO4 +BaCl2
= 2NaCl + BaSO4
2Na+ + SO42-+ Ba2+ + 2Cl-
= 2Na+ + 2Cl-+BaSOSO42-+ Ba2+
= BaSO4 介绍了“写—拆—删—查”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这种题型就比较好应用。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下面就通过一组酸碱中和反应,既是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同时也是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归纳总结。最后通过一道高考常见习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个达标检测。
从课堂实施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实验探究中,在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初步结论,部分学生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结论,同时,由于没有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与注意事项,学生一开始在书写技能上较弱,但这些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和鼓励性的评价,致使学生主动发言的不多,缺少相互交流。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以抓基础为主,才符合四中学生特点。
第3篇: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反思
吕东芳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共设两大板块: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重点内容。通过回顾电解质及相关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引入新课。针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启发学生用“四步曲”——写、拆、删、查,完成Na2SO4 和BaCl2 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然后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感悟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好化学的情感意志。
最后,通过大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练习,启发学生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内容难度设置适中,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主次分明。但仍有不足方面:
1、问题设置欠佳。课堂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显得问题的设置毫无意义;同时一节课问题不宜过多,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能对整节课的掌握起到重要的作用。
2、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足。
第4篇:《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问题:将硫酸氢钠滴入氢氧化钡中和将氢氧化钡滴入硫酸氢钠中,其反应实质相同吗?
旁边我画出了一只烧杯,在烧杯上画了一只滴管。烧杯旁标着硫酸氢钠,滴管旁标着氢氧化钡。
有的学生很快叫起来:相同。我追问:为什么呢?答道:因为反应物相同的。
我继续问:只要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也是相同的吗?
学生们低下头来。过了一会有的学生回答:不是的。我说: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有的学生找出来了。提出碳与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我再问:大家能分析一下原因吗?有的学生思考很积极:因为氧气的量不同。
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下了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程式。说:你们看,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我们得到的生成物也是不同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量”的问题,大家在分析化学问题时,也一定要有“量”的'观念,进行深入地思考。大家能否用“量”的观念再去看看我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但很多同学仍然是不知怎样动手。
我想这是学生在方法上存在问题。也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
第5篇: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检验一些无机化合物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是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对于无机物的定性分析来说,这些组分通常为元素或离子。学生将通过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深化对离子反应的认识。这节课中,我抓住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原理,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物质检验等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物质鉴定、鉴别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体会物质检验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定性分析实验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离子检验的原理大部分知识学生已在学习元素化学时就学过了,因学生刚学完有机化学,对无机知识部分有些遗忘,同时学生的基础又较薄弱,在课前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离子检验的原理等知识让学生复习。阴、阳离子的检验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水平上均要求B级,即能根据被检验阴离子的需要和被检验阳离子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试剂,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根据现象获得结论。我在设计教学时充分利用旧知为新知的学习
第6篇:离子反应的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由网友 “读书读书多读书”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离子反应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而且在我用多媒体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微观图像时,好多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本质,这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的化学用语这一关掌握的不是很好,这给他们的书写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在我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他们之间也互相交流,且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可见这群可爱的孩儿们在学习中是充满乐趣并取得成就的。最后15分钟我给同学们布置了4道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课堂练习题,在他们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紧接着我着重分析与强调这些错点,帮助学生纠正与提高。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理解这节课内容的能力,然后要备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等等
第7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些人认为概念是个知识点,在教学中重点是把这个知识点打开,挖定义、挖定义里面的细节,不过我觉得在新课标下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概念原理内容是一种概括性熟悉、是一种揭示本质的熟悉,它是科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建立这个概念的学科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总之,我觉得概念的教学真的需要反复的去论证和思考概念的价值、概念学习的价值、概念教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第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熟悉什么是离子反应,为什么要学习离子反应。所以我以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的基础为出发点,将课本后面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三个实验提到最前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形象感知后,再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即反应的本质,从而得出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共同特征——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便会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同时形成离子反应揭示反应本质的印象。反
第8篇:关于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关于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问题:将硫酸氢钠滴入氢氧化钡中和将氢氧化钡滴入硫酸氢钠中,其反应实质相同吗?
旁边我画出了一只烧杯,在烧杯上画了一只滴管。烧杯旁标着硫酸氢钠,滴管旁标着氢氧化钡。
有的学生很快叫起来:相同。我追问:为什么呢?答道:因为反应物相同的。
我继续问:只要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也是相同的吗?
学生们低下头来。过了一会有的学生回答:不是的。我说: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有的学生找出来了。提出碳与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我再问:大家能分析一下原因吗?有的学生思考很积极:因为氧气的量不同。
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下了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程式。说:你们看,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我们得到的生成物也是不同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量”的问题,大家在分析化学问题时,也一定要有“量”的观念,进行深入地思考。大家能否用“量”的观念再去看看我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但很多同学仍然是不知怎样动手。
我想这是学生在方法上存在问题。也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