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2023-02-06 08:04:5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其中的内涵。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

2、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认识得到升华。

3、通过拓展延伸题的练习发展学生想象力、锤炼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在下结论。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事物要全面。

三、教学难点:

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了解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在下结论。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

老师今天想考你们一个字,看谁知识最渊博?(一个一个出示)

这就是“象”字的演变过程,这是象形字甲骨文,后来发展到这样的金文,又发展到小篆,最后才演变到我们现在写的字---楷书。

关于大象,你们了解多少?看谁知道的最多?

(大象吃的是植物,吃的特别多,每天吃大约吃450斤重的食物,可以活80年左右。)是呀,大象那么大,吃的肯定非常多。(非洲象的身体长6-7.5米,尾巴长1-1.3米,肩高3-4米,体重5-7.5吨。)难怪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大象的腿非常粗壮,有两颗长长的门牙,耳朵像大大的扇子。)看来你真的仔细观察了大象。

我们都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子,可是在盲人的心目中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盲人摸象》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看老师是怎样写这几个字的,眼睛看着,手跟着写。

“盲”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结合这个字的结构来分析,看,上面是个“亡”,下面是个“目”。(亡是死亡,坏的意思,目是眼睛,眼睛坏了的人就是盲人)看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神奇,把字两部分的意思合起来就知道整个字的意思了。

你们摸摸桌子,摸摸小脑袋,你们用到了什么?(手)“摸”的左边是个“手”,右边是“莫”字。谁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过度:盲人看不见东西,那他们摸象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尝试着读过这则故事了,那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它。谁能勇敢地第一个来读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错的地方,包括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等。适时进行评价。(两组)

看来同学预习的真不错,达到了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盲人摸了象,我们也来摸摸好吗?(出示大象图,象身体各部位有生词。

盲人

摸象

乘凉

拴着

一堵墙

牙齿

棍子

柱子

差不多

错了

绳子 不服)你们真是好学习的孩子,有非常好的预习习惯,现在把生字单个拿出来,你们敢挑战吗? 出示:盲

服 象

齿

(各种形式读)

三、整体感知感悟课文

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这次我们再把它们送到课文中,请大家自己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还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有几个盲人摸象?他们都摸了象的哪个部位?说了什么?把找到的答案在书中划下来,然后和同桌说说。

汇报: 谁来说说,有几个盲人摸象?他们都摸了象的哪个部位?说了什么? 生说,师板书:身子

一堵墙 牙齿

棍子 腿

柱子 尾巴

绳子

师读旁白,生接读盲人的话。(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你们俩说的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引导:这四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对,谁也不服谁,你们这样可不象在争论。谁再来试试?(再找一组)师中间叙述:你说的不对。不对,不对!错了,错了,这是天大的错误。

如果再来一个盲人,他会摸哪?说些什么呢?(用书上的句子形式说话)又来一个盲人,他会摸哪?说些什么?

这些盲人谁说的对?你们劝劝他们吧?(学生谈)

看来你们都是智者,和牵象人说的一样,没有一个盲人说的对,因为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只有摸到了整个大象才能判断出整个大象的样子。让我们齐读牵象人说的话:“你们都没有说对。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是呀,他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是不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可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只看事物的一部分,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才能把事情看清楚。

四、质疑答疑:

学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训练:

六、课下作业: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又来又演变为一个成语,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有许多像《盲人摸象》这样的成语故事,像《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等,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课下我们要找一找,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摘苹果游戏,找生认读生字生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四个盲人摸象,可是结果不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 二学习课文第 1段

出示大象的图片,同学们认真观察。1盲人为什么要摸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1)指名朗读

(2)读后反馈,他们看不见又怎么去了解大象呢 ?(3)解释“栓”在这里意思怎样。(4)分角色朗读

2师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生答四个盲人想摸摸大象。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 2出示自学提纲

(1)他们摸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你认为他们谁对呢?(3)小组分角色朗读。

3围绕提纲自主学习,着重解答2 师点拨;他们只说出自己摸到的部位像什么,不能说象就是什么样„„

展示布娃娃(请一名生上台摸一摸,证实盲人的话是错误的。)生;可是摸到身子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这是对的呀!

师述;四个盲人说各部位像什么是对的,但不能说一整只大象就像墙呀? 学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生:四个盲人分别摸了大象后,说出大象的不同样子。4动手画 一画,肯定叙述“大象“完整的学生。

谁见过真的大象,看看故事的结尾怎么说。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 指名朗读 2. 师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全班齐读牵象人的话

4. 你理解了什么?分组讨论象到底长什么样子:师点拨:把四个盲人摸象的情况连起来说一说,大象的身子象堵墙,牙齿象棍子,腿象柱子,尾巴象绳子。

5. 全班齐读第三段

6. 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牵象人对盲人的评价,四个盲人的说法都不对。五.巩固复习1. 学生复述故事

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

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要学会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要想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只凭片面的了解,就下结论,往往是错误的我们要吸取教训,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盲人摸象 全面了解 全局把握。身子---------墙 牙齿---------棍子 腿------------柱子 尾巴----------绳子

第二课时

一、表演课本剧。

要求:课前充分准备,有角色分工,能补充部分台词,表情生动,形象。最好能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加入自己再创作的内容。

1.在小组中进行分工,练习合作表演。

2.以小组在班上进行表演。

3.同学互评。

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前期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表现出人物特点,突出人物性格,进而彰显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要让表演泛化,流于形式。

二、指导生字书写。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在书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说笔画笔顺。重点指导“象”的第六笔撇;“错”的金字旁;“争”的哪一笔最长。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未来书法家”。

教师要关注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及时进行修改。

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练习:边读边写。

三、学后总结。

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2篇: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盲人摸象》

——师徒结队活动课教学设计

船营区实验小学曲铭迪

教学目标:

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看事情要全面,不能只看片面就下结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墙”字的笔顺。

2、初步懂得看事情要全面,不能只看片面就下结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谁愿意参加?老师必须先把你们的眼睛蒙上,行吗?对其他同学也有要求:你们只准看,不能出声,能保证吗?好!老师拿出一个玩具,请你们摸一摸,然后说出这是什么。

他们怎么都猜错了?是啊,只是用手摸一摸,得到的只是片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准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盲人摸象》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二、出示课题

板书《盲人摸象》,指生读课题。肯定学生读得字音很准确,或请同学们纠正他读错的字音——“摸”Mō,学习生字“摸”。摸是指手部动作的词,所以是提手旁,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动词吗?(扯、拉、把、提、扒、找)

三、读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把圈好的生字读两遍。

3、小组内互相读,要求对方读准字词,把句子读得通顺

4、指生读课文,大家评点。

四、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学生读第一段。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几个盲人要摸象)大象从哪儿来的?出示词语卡片:王宫。学习生字:宫。故宫是指封建时代帝王居住的地方,看!(出示字理识字图)几个盲人也想摸摸,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当时你争我抢的样子,出示词语:争先恐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呀?学习生字:恐。用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恐吓、恐慌、恐怖、恐惧、恐怕)你能用这个词用一句话吗?那么谁愿意再读读这一段。读得太好了,我们仿佛看到盲人们跃跃欲试的样子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结果怎么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文中一共写了几个盲人摸象?;他们都说了什么?找到后用横线画一画。

(1)生答:共有5个盲人摸象。读出画横线的句子,请同学们互

相对照一下。第一个盲人摸到了什么?(板书:摸——象牙)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他的话。(出示课件:第一个盲人说的话)坐好,看大屏幕。请生再读读。这两句话都用了感叹号,你觉得除了感叹的语气还应有怎么样的感情呢?对了,自信、肯定。那么你能再读读吗?他不是普通地说出来的,而是大喊起来,你能再读读吗?文中说“它像根棍子”,这个“它”是指什么呢?对了,是指大象,也就是说大象像像根棍子(板书棍子)。出示生字:根。

(2)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盲人是怎能么说的。请看大屏幕(出示第二个盲人的话)他说的话与第一个盲人的话在文中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他也说了两句话,可是中间却用了一句旁白隔开了),对了,这种情况,旁白中“说”字后面不用“:”而用 “,”现在我请两名同学配合读一读。第一个摸象牙的盲人,文中用的动词是摸,这次用了哪一个动词,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用三角号画出来。(板书)这个盲人摸到了什么?(板书)他的结论是什么呢?

(3)还有三个盲人也摸到了大象,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板书的格式交流学习,开始。

(4)汇报。

A.摸——象腿——一根柱子

学习生字“腿”。(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个盲人的话,你们觉得他读

得怎么样,文中说他“也嚷起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句“你们都错了,将前面两个盲人的结论都否定了,你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呀?学习生字“错”,它是反义词是“对”

B.摸——肚子——一堵墙

他总结得对吗?出示词语“一堵墙”学习“堵”量词。写生字“墙”(好,看大屏幕)请两名同学配合读读这一部分。学习生字“嘛”字典中对这个字解释为:语气助词,表示很明显,事理就是如此。看来他比前几人都更加自信和肯定,那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C.抓——尾巴——一根绳子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个盲人都已得出了结论,他们一个比一个更加自信,一个比一个更加肯定,都觉得自已对,别人是错的。同学们,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一读,小组长要分工明确,比一比看谁得更好。

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坐好,看大屏幕插图,听听谁读得像。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身临其境,看到了几个盲人各自坚持自己的想法,互不相让的样子,文中还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们能找到吗?看大屏幕,出示这句话,谁来读一读(板书)(各执已见)学习生字“执”查字典,找出字义。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件这句问句)究竟(出示词卡)学习生字“究”。文中的究竟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到底)对,这两个词的意思相同。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了疑问的语气。现在文中的生字我们都学习完了,你能读准确吗,好,我们来试试。出示课件。这是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同桌

之间试着读一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以问句结尾的文章。同样的问题再问一遍,不得不让人深深地思考。同学们你们说说到底谁说的对呢?

五、总结:

你们说得没错,这几个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就对大象的整体下了一个结论,那是不对的。那么大象究竟长什么样啊?(引导学生将五个盲人的比喻句合在一起。)对了,把这五个比喻句合在一起来形容,大象的样子才很全面。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出笑话了。

好,下课!

六、板书盲人摸象

摸象牙一根棍子扯象耳朵一把蒲扇

摸象腿一根柱子各执已见摸肚子一堵墙

抓尾巴一根绳子

第3篇:《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9个,力戒“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3.懂得成语“盲人摸象”比喻人们看问题片面或只凭自己的经验妄加推测。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词,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盲人摸象”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问:

“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他们感知事物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摸象的结果怎样?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借助注音认读生字词,注意“簸箕”第二个字读轻声。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

3.小组汇报,并提出疑难字,师重点指导。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一说文章写了什么事?(文章记叙的是五个盲人根据自己摸到的大象身体的不同部位,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部分,就是大象的样子他们各执一词,争论半天也没弄清大象的样子。

3.指名读第一段

4.了解“王宫”的样子,理解“围观”一词的含义。

5.小结升华:据说这头大象是一个外国使者进献给国王的,当地的人没见过大象的样子,那么有人从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语文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盲人摸象”是大家熟悉的寓言,说的是四个盲人以各自摸到的大象的身子、牙齿、腿和尾巴为依据,说大象的形状像墙、像棍子、像柱子和绳子,他们都自以为是,争论不休。这则寓言使人们在忍俊不禁之时,得到启示:识物、知人应当力戒“以偏概全”。学生对寓言故事饶感兴趣,我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出示有关大象的一则谜语);接下来问“你们中间有谁见过大象,它长得什么样子呢?能不能说一说?”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却不这样认为!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盲人摸象》(板书)。“盲”,看这个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摸”你又是怎样记住它的? “象”,一起跟老师书空。你看: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呀!

那盲人摸到的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词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的。学生组内以及全班交流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

三、再读感悟

1、指导学生朗读牵象人的话。

2、四个盲人都摸到了象的哪个部位,各自又说了什么呢?

(身子——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盲人摸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盲人摸象》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 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2. 课件展示大象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过渡: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没见过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于是,他们就用手去摸大象,他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寓言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盲人摸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4.盲人摸象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生字9个,会写8个。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3. 懂得成语“盲人摸象”比喻人们看问题片面或只凭自己的经验妄加推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词,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成语“盲人摸象” 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问:“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他们感知事物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摸象的结果怎样?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找出本课生字词语。

四.学习生字

1.xiā mō máng bò ji chà tǎn

瞎 摸 象 簸 箕 差 坦

zhèn nǎi hǎo mèi mā zhù

阵 奶 好 妹 妈 柱

2.指导学生借助注音认读生字词,注意“簸箕”第二个字读轻声。

3.从课文中找出几个读轻声的词读一读。

4.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

5.小组汇报,并提出疑难字,师重点指导。

6.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组词,读一读。

五.学写生字

1. 本课有四个“女字旁”的字,指导学生写好“女”字旁,(“女”字旁要写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盲人摸象》教学反思

《盲人摸象》教学反思

一、可取之处

1、神奇口袋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课堂开始,我没有直接讲述故事,而是先出示神奇口袋,让幼儿动手摸一摸口袋里都有什么宝贝,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在这种气氛下听赏故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听赏结合。这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盲人摸象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故事,;然后倾听完整的“盲人摸象”的故事,课堂中虽然一共只听了两遍,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细化落实讲述。语言课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让幼儿开口畅所欲言,并有意识的逐步的帮助幼儿积累语言。在听赏故事后时,在回忆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哪些地方时,让幼儿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说话,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更是着重训练了幼儿的口头表达。

4、课件作用。整个课堂用课件进行连接,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并辅助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

二、不足之处

1、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特征,在训练幼儿听,说,理解时,形式应该更多样化趣味化些。

2、在讲述故事时,应该引用一些更吸引幼儿的方式来讲述,并让幼儿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盲人摸象》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盲人摸象》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